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张平: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但同时,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粮食产需缺口扩大、国际市场弥补难度加大等严峻挑战

  “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8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报告近几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情况。

  张平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近3年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国内粮食供求平衡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农产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我国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价格基本稳定,其奥妙何在?张平介绍,国家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着力健全强农惠农与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在粮食生产和流通等各环节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张平说,2004年至2009年,全国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7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粮食亩均产量达到649斤。近3年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全面取消农业税等,初步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机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保护性收购政策。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挥粮食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功能。

  加强粮油市场调控。国家粮食储备体系逐步完善、库存充裕,为保持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平表示,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我国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不足7000万亩

  张平介绍,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粮食产需缺口扩大。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从国际市场看,粮食供求总体也是偏紧的。

  水土资源约束增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不足7000万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为48%,部分灌区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洪涝干旱防灾减灾能力脆弱。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尽管近年粮食价格稳步上升,但农民种粮收入仍然不高,一些地区出现了粮食“副业化”等趋势。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种粮成本将逐步上升。

  张平还表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农业领域对外开放和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促进国内农业和粮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改造灌区面积1.8亿亩

  张平说,下一步将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改造灌区面积1.8亿亩,改造产粮大县中低产田3亿亩。

  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和保护体系;健全农业补贴制度,2011年底前全部取消粮食风险基金主产区地方配套;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严格保护耕地和淡水等粮食生产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连续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