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新生代农民工多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不会春种夏耕,有着扎根城市的梦想,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
上月,通州区总工会与基层工会组成20个调查小组,深入全区各地,在不同行业中,抽取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状态展开了大范围调查。
低待遇与高追求
周一凡是一家重工企业的电焊工,在“对本职岗位满意度”一栏上他的回答是“不满意”。他说:“厂方除了一个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外,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统统没有,工资也不能月月清,而且工作时间较长,加班费又低。我们同样出力流汗,为什么享受的待遇不同?”他的话也是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上一代农民工只看拿到手的工资有多少,对各种保障制度不太关心,但新生代农民工不同。
这次调查的100家企业中职工总数32868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约占30%。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6%。但有些企业劳动合同的条款、内容未经双方协商,职工只有签字的权利。少数企业的合同条款,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时间、加班工资、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福利待遇等都避而不谈。
张薇今年24岁,在一家机械厂工作。休闲的着装,流行的发式,还有时尚的手机和MP4,从她的身上难觅农民的影子。显然,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时常让她捉襟见肘,感到“做个城里人很难”。
员工期待与企业付出
25岁的范健康已经工作4年了,先后干过营销、保安以及电子加工等。如今他在一家家纺企业当机修工,因为经常要加班至半夜,又没什么加班费,他觉得待遇低,自己的权益无法保障,决定等找到满意的“下家”后“炒掉”老板。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本职岗位的收入满意度普遍不高,但期望值都相对较高,普遍想法是:月薪不能少于1000元,最好要在1500元以上,并且得按工龄逐年加薪。不少人还要求用工期间企业承担食宿、厂车接送、给予技术培训。他们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不满意就另谋高就,而且一走就是老乡带老乡的一批批走。
问卷中,几位企业主表达了同样的抱怨:工厂对招聘的新手都要进行至少三个月的培训,好不容易上手了,可这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年半载拍拍屁股就走人,老这样折腾,损失的是企业。
高房价让他们难于生根
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购买商品房,从“农门”跳进“城门”。然而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他们望而生畏,不得不将家安置在百里、千里之外的老家,不得不把心爱的孩子扔在家乡的学校……每年两地奔波,每天两地相思。
从江西来的吴小强在一家企业打工已有7年,爱人也在同一企业打工,但两人始终有种漂泊感。如今,城市的繁华洗净了他身上的乡土味儿,就连方言也混杂了通州口音。一直住在企业集体宿舍里的他,梦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家,缺憾就是夫妻俩一年加起来4万元的收入如何买得起住房,企业也不能提供职工家属宿舍,只得和爱人分居,孩子在家乡成了留守儿童。
农村不想回去,城市却难安家,陈志国也有同感。19岁那年他从山西来到通州,先在饭店做配菜工,之后又去工地帮过忙,如今在一家销售公司上班。6年来,他搬过3次家。单元房租不起就租单间。3年前,他结婚了。婚后第二年便添了儿子。夫妇俩平时节衣缩食、精打细算,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子。他说,他的奋斗就是为了孩子将来不再被人称为“农民工”。
技能,进入城市的钥匙
和第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欲望特别强烈,不愿再靠体力打拼。在回答“你在技能提升方面有何打算和建议”时,9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培训多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
今年26岁的张吉是某大型企业信息部管理员,4年前他从常熟理工学院毕业,先到一家小型机械厂从事网络工作,专业虽然对口,但在待遇和工作环境上不怎么满意。为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形势,小张买了一大堆的专业书刊刻苦钻研,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一年后,他跳槽到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成为信息部业务骨干。
来自湖南省怀化市,在通州区一家机电企业当技术工的邢峰说:“技能培训改变了我的人生。”2006年初中毕业后,来到通州做过普工。2008年,他用打工挣来的钱参加职业培训,取得机电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2009年,通过人才市场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5-07/4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