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直面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去冬今春我国西南5省持续高温少雨,旱情不断加剧,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而今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又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严重影响春播春管。气候变化使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未来的气候变化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对农业生产影响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去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主持人: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是当前西南5省罕见旱灾的“罪魁祸首”。气候变化究竟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农业生产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农业布局和结构是否需要调整?针对这些的问题,我们请来长期从事此方面研究的林而达研究员和梅旭荣研究员为读者解析答疑。

  林而达:在人类面临的由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很大程度上依赖“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

  化,无一不与农业息息相关。许多事实表明,中国因为国土大、生态类型多,农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实验表明,最低温度升高1℃,水稻的单产要下降10%;中国华北的试验也表明:在夜间冠层增温2.5℃,,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26.6%。所以说气候变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另外,对过去3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北、西北、西南等地,都是升温的年份粮食产量下降。东北虽然不是这样,但是,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春旱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在2030年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大40%左右。总的来看,在未来30~50年,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3个突出问题:粮食产量波动增大、农业布局和结构将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增加。

  梅旭荣: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其中,旱灾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灾害损失的60%左右。本所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采取气候变化适应对策,到2030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能下降5%~10%;到21世纪后半叶,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产量整体上可能下降13-24%。

  我国处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本来就多变,而且变率比较高,我国农业总是旱涝不断,这是一个常态。但是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率正在加快、强度正在加强。其原因在于,一个是季风气候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性,另一个是气候变化致使这种变化的幅度加大、强度增强,导致了灾害性天气的频发。我统计了一下,最近30年,我国粮食作物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绝对损失量和相对损失量都是增加的,而气候变化还使粮食作物产量的波动幅度从100亿斤达到500亿斤。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把季风气候本身的规律和“人为因素影响使灾害天气变化加大”这种规律的认识统一到对生产的决策中去。也就是要把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作为农业生产安排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虑。

  主持人:近年来,严重干旱、异常降温降雪、大范围沙尘天气、强冰雹等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发生,气候变化与这些极端气候事件有关系吗?气候变化是否加强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呢?

  林而达:从去年辽宁的干旱到今年云南的干旱,包括去年东北的低温冻害等,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证明,最近这些年,我国干旱的趋势加重,暴雨的日数增加强度也加重了。特别是云南,最近几十年来这一地区小雨的日数逐渐减少,大雨的日数增加,也就是说旱涝的风险增加了。再有就是登陆我国的台风强度也有加大的趋势。

  严格地说,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引发气候极端事件增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只能说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了,而不能说极端气候事件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实际上,国际上已有方法来证明这一点:欧洲人做过一个模拟实验,用人为因素来驱动气候模型,可以模拟出2003年欧洲的高温干旱,因此他们认为,这场高温干旱确实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但我的看法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已经发生的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是人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科技界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变化 气候 农业生产 干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