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昔日北大荒今朝大粮仓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新中国农垦事业走过了60年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60年来,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几代农垦人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向亘古荒原进军,边建设,边积累,开创了惊天伟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需求,保障国家粮食、经济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60华诞之际,本刊特开设“农垦辉煌60年”栏目,展示农垦6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化。 

昔日北大荒今朝大粮仓
——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分局回访印象

2009年7月底,我有机会再次踏上黑龙江建三江垦区这块广袤而肥沃的热土,一口气走了大兴、七星、创业、红卫、胜利、859六个农场,连看带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印象之一———千万亩黑土地

一个建三江分局,耕地面积居然达到1000万亩,听起来非常炸耳,就是我这个曾在黑龙江垦区工作过的北大荒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活生生的现实摆在面前,又不得不相信。我在垦区工作时建三江分局的播种面积仅500多万亩,那么新增的400多万亩耕地是怎么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连看带听,并翻阅了一些资料,终于把这个谜底揭开,原来是通过“三理”理出来的。

首先是“清理”。分局为了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承包秩序,从2005年开始,对以前土地承包热时乘势进行资源性扩张的耕地,通过运用先进技术,专项清理,重新发包,建立土地档案等综合手段,清理彻查土地,使耕地由暗到明,清出耕地270万亩。

其次是“治理”。从2006年起分局先后投资4亿多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了农田防洪、抗涝、灌溉和水土保持能力,使原来十年九不收的“帮忙田”、撂荒田、低产田变成基本农田、高产稳产田,新增70万亩。一边治理耕地,一边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大面积发展旱涝保收的水稻。2004年水稻面积327万亩,2005年369万亩,2006年503万亩,2007年650万亩,2008年673万亩,2009年737万亩。

再次是“整理”。一方面通过地号规范整理,实现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田间作业标准化和五边(沟边、路边、林边、地边、电线杆边)到位率,新增耕地50万亩;另一方面通过撤队并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个,现已有10个项目通过了终期验收,复垦耕地30万亩。几笔账一算,千万亩耕地的家底就一清二楚了。

印象之二———百亿斤商品粮

2008年,全分局播种面积93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93.2亿斤,平均亩产近千斤。今年建三江分局预计单产可超1000斤,总产和商品粮均可突破百亿斤大关。如此高寒地区,如此大面积创纪录的高产,堪称奇迹。

看到这些,不由得回忆起20多年前我刚到黑龙江农垦总局工作时的情景:受上年严重秋涝的影响,1988年全黑龙江垦区的粮食总产量才达52亿斤,建三江分局的产量仅为10.7亿斤,刚过全总局当年总产的1/5。1990年垦区在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再创粮食总产历史新纪录,我代表总局从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手中领取了丰收奖杯。尽管这样,全总局近3000万亩耕地的产量也只有92亿斤,还赶不上去年建三江分局900多万亩耕地的总产多。也就是说20年前黑龙江垦区的总产量,现在建三江一个分局就实现了。

建三江分局大面积高产的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是我此次回访着重要破解的谜。现在答案已经明确,尽管措施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靠科学发展;二是靠科技增产。

一是靠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分局情况的科学认识上。建三江主要自然灾害是低洼易涝,同时旱灾也时有发生。以豆麦为主的旱田种植结构既不抗涝又不抗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极低,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旱路不通走水路,开发水田,走以稻治涝的路子,变水害为水利,变“风险”为“保险”,既抗涝又抗旱,旱涝保收,从而在大自然面前赢得了主动,促进了发展。

二是靠科技增产。这个印象首先不是来自田间,而是来自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景象根本不像我在总局工作时农场的科研站了,完全是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发展中心下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现代农业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类似此种中心在全分局 15个农场都有,很多实用技术就是从这里走向田间的。例如种子精选处理技术,精密播种技术,浸泡催芽技术,水稻秧田规范化技术,钵型毯式育秧机插技术,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氮肥后移施肥技术,稻、麦、豆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等等均是通过中心科研,然后利用“百千万”(即百亩试验田,千亩试验区,万亩示范片)工程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四个一”的方式进行培训(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盘技术光碟,一本技术手册),每年培训达10万人次,这就保证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户率,普及率和到位率均达到10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7%,科技贡献率达75%。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水稻 积累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