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农药工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人民的吃穿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农药工业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选派专业人员出国深造、培训、技术考察、技术交流、探试技术和装置引进与合作、投资建厂和装置技术改造到必需进口的农药和专用中间体、加工助剂所需外汇都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落实和逐以解决。
至目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已研发和生产300多个农药品种,创制出30多个已获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的药,还有我国创新的但未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农药品种6种,已获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的制剂,6000多个。其中常规使用的品种250多个,制剂3000多个,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农林牧渔及卫生防治的要求,另外,我国每年向欧、美、日、澳大利亚、南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40~50万吨农药,进出口额多年都为顺差。作为农药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国农药工业的业绩而自豪。
也正因为如此,回顾一下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农药工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对于坚定信心,使我国农药工业由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创新强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1 我国现代农药工业的起步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所谓起步,指现代有机合成农药和生物农药所需高级人才培养、研发和生产等的起步。
所谓起步,不是很准确,仅是笔者个人想法。
1.1 世界现代农药的起步
1874年,德国Zeidler合成了滴滴涕(仅为有机化学制备理论的研究),于1936~1939年瑞士Miller发现其杀虫效能和使用价值,1943年传播国外,1944正式发表,1945年Ciiba- Geigy公司实现了产业化。权威人士一般把1945年作为世界现代农药的起点。
早在1825年Faraday发表了合成方法和化学性质,Van der Linden发现了4个异构体;1947年发现?异构体,1952年又发现了2个异构体,1942~1943年发现了六六六的杀虫效力(?异构体效力最大),很快实现了产业化。继滴滴涕、六六六产业化之后,有机氯农药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异艾氏剂、氯化莰、氯化蒎等相继出现。
德国Schrader在1943年就合成了一系列磷酸酯类化合物,并发现了对昆虫的强烈触杀作用,如TTPP、HETP、E600、E605..。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机磷农药出现了,而且发展的最为突出。最早出现的是特普(TEPP)、对氧磷(600),其后是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1948年德国Schrader又合成了内吸磷(1059)和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二者都是内吸性杀虫剂,它们的出现和应用是农药使用方式上的重大发展。继后,高效、低毒和较低毒性的氯硫磷、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乐果、二嗪磷、杀螟硫磷等相继问世。
这一时期,美国研究杀虫剂和植物化学仍在继续,因为对植物性药剂所含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的了解,对于有机合成药剂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研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的成功,美国自1950年开始生产了几种拟除虫菊素。拟除虫菊素对防治病媒害虫有很好的效果。1950年前后又合成了杀鼠剂“安妥”和“华弗林”。
杀菌剂出现了有机硫类的福美铁、福美双、福美锌、代森锌、代森锰,六氯苯、有机汞类,克菌丹、敌菌丹等。
除草剂出现了2,4-滴、2,4,5-涕、2甲4氯、2,4-滴丁酯、敌稗、除草醚等。
1.2 我国现代农药的起步
我国现代农药的起步,从时间上不算晚多少年,但是,总体上起步要比国外晚5~10年。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四川的中央工业实验场(厂)曾开始滴滴涕的合成研究,1950年四川泸州化工厂新建滴滴涕车间,1951年投产,产量113吨,主要用于卫生防治。
早在1949年,黄瑞纶、邢其毅、周长海等对用做种子消毒剂的醋酸苯汞杀菌剂的试制进行了合作研究,用它作为种子消毒剂。1950年黄瑞纶、邢其毅、周长海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种子消毒剂有机汞化合物的试制,汞制剂的制备》一文。
中国研究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并引用到农业生产上,则以胡秉方、陆钦范等为最早。1950年,胡秉方将合成对硫磷的四种方法加以研究比较,认为Fletcher的五硫化二磷法最为简单经济,其反应条件较易控制,为我国大量生产对硫磷打下了基础。陆钦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开始了对硫磷的小型生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8-28/4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