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北大荒,一年提供200亿斤粮食




  那年冬天,留在庆阳区八号和十八马架的人员,分别组建庆阳农场、中和农场,进驻牡丹江的人员改为“松江省机械农场”。

  太困睡在麦地里

  高信告诉记者,那时候,吃的都是粗粮,高粱米。每半个月能改善一次生活,吃一次米饭。夏天太阳出来得早,那么4点来钟就开始干活了。太阳下山了,才回去。高信回忆说:“中午就在地里吃饭,早上在食堂吃。因为驻地离田地里有几十里路,开着车回去,怕费油啊,所以就让食堂送饭到地里来吃。”

  由于实在是太困了,有的人就在麦地里睡着了。“后来我们发现怎么突然少了人呢,就赶紧在麦地里找啊,因为害怕拖拉机轧到他。”

  朝鲜战争爆发后,高信受命前往支援,于1950年10月参加了抗美援朝。1954年7月,高信回到了农场,担任机务队长,第二年调到场部,管理汽车搞运输。也就是在这一年,农场由“松江省机械农场”改为宁安农场。后来,没有再离开过农场。

  北大荒在1947年的“第一犁”,揭开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更大的创业历程随即展开,人迹罕至的大荒原,从此随处可见拓荒者的身影。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批准31个师转为建设师,其中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的有15个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97师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这支部队所辖三个团(289、290、291团)曾经驰骋于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之中,屡立战功。

  两年后,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集体转业,组成8000多名官兵的垦荒大军,从山东广饶北上,挺进北大荒。这支英雄部队于1954年9月进入密山地区,首次开荒受阻,因“密山地区沼泽低洼,须修建巨大的排水工程才能种植,工程时间要三年以上”。经请示周恩来总理和邓子恢副总理,同意继续北上,转点建场。终于在松花江两岸的绥滨县和集贤县境内,两团各建一个农场。这就是如今的290农场、 291农场。289团与铁力农场合并,名为十一农场,后改名为铁力农场。

  十万官兵挺进北大荒

  北大荒博物馆馆长赵国春是这批转业官兵的后代,他的父亲是步兵97师291团的一员。赵国春是纯粹的北大荒人。他随父母从三江平原辗转到松嫩平原,最后落脚小兴安岭下的九三农垦分局。先是下连队当农工,后在《屯垦戍边》报上发表文学作品,继而被调《九三报》做副刊编辑。接着,又调入总局机关。

  在北大荒的开发史上,农建二师是第一支整建制集体转业的军垦大军。随后,更多的军官转业加入到拓荒者的行列。

  1958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了《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随后,10万转业官兵开到北大荒,掀起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潮。

  作为十万官兵中的一员,郑加真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来的时候不到30岁,现在81岁,在北大荒至今已经有51年。”这位知名的“北大荒作家”告诉记者。

  郑加真的老家在浙江温州。来北大荒之前,他在北京工作,时任空军司令部的参谋。

  “我们1958年3月24日从北京出发,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到密山火车站。整天一火车一火车地往里面进人,密山小县城都爆满了。一下火车,就站在广场上等,像等待分配的货物一样,后来农场的车来了。”郑加真说。

  初春季节的北大荒,依然寒气逼人。他回忆说:“快天黑的时候,看到几片房子,以为到了,其实还没到呢,这是856农场的场部。汽车继续往前开,又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土房子,以为到了,一问,这是分场。汽车又继续往前开,等到天完全黑了,算是到了目的地。只有两栋房子,100多个尉官,有空军的,有炮兵的。每栋房子50来人,那时没有炕,原来的劳改犯迁走了,把原来劳改犯住的房子,往地上铺一些树枝,树枝上压一些草,这就是地铺了。拿个尺子量,一个人40多厘米,一个枕头都搁不下。”

  刚开始一段时间,下面铺草,人口密度又比较大,倒也热闹。可到了四五月麻烦就来了,床铺下面的雪开始融化,满地淌水。

  向地球开战

  856农场是郑加真抵达北大荒的第一站,离宁安比较近。他开垦的地方是一个新建点,在地图上没有名字。他后来在《新观察》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标题叫“向地球开战”,副标题是“我们在密山垦区的生活”。“向地球开战”蕴含的豪情,促使郑加真的妻子毅然离开北京,来到北大荒。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开垦 拖拉机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