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六连增”是如何实现的?09年夏粮生产综述



  在夏粮实现“六连增”的功劳簿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高产创建和农技推广体系等形成的科技支撑累积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部门推行全国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积极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育科技示范县,带动科技示范户,使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据农业部门最近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知道测土配方施肥,70%以上的农民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近年来部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3000多个田间试验和示范数据分析表明:与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地块相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亩增产均在110公斤以上,增产率在40%以上。
  今年,农业部建立小麦科技示范县100个,培育了9.8万名科技示范户,每户都辐射带动20个农户。
  去冬今春,冬小麦主产区持续无有效降水时间约占冬小麦生育期的50%,冬小麦最大受旱面积达1.62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864万亩。同样严重的冬春干旱曾经发生在1961年、1977年、1998年和2000年,造成夏粮总产分别减产173亿斤、220亿斤、289亿斤和234亿斤,减幅 10%-30%。而2009年,却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央抗旱动员及时有效,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和春管工作,并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抗旱一级响应。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合力,全力投入抗旱春管工作。另一方面是科技发挥了抗旱威力。农业部门将主推技术强力组装、强化入户,围绕抗旱目标进村入户到田。农业部早在去年秋冬种会议上就部署了今年夏粮的抗灾减灾工作,在关键农时,派出由部领导等带队的工作组和专家组6批22次,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的落实,小麦、油菜良种覆盖率和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今年夏收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2.08亿亩,比上年增加510多万亩;小麦机播率70.5%,提高2.7个百分点;夏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亿亩,增加9100多万亩。由于今年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时间长,并伴随多次强降温天气,致使部分地区小麦旱冻交加、苗情复杂,不浇水怕旱死,浇水怕冻死。农业部及时提出了“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组织编写了分别适合于9类地区的10万份抗旱应急技术明白纸连夜送到旱区,旱情缓解后又及时印发了第二批12类、20万张技术明白纸,引导农民进入正常的春季田间管理。同时,围绕抗旱保苗、春耕备耕春管,以追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等主推技术为内容,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大培训。据统计,各地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0多万人次,农民1130万人次。
  “想起开春时的大旱,眼看着麦苗越来越黄,真是急死人。这要是搁以前,早就没指望了。谁能想到,现在眼看着丰收的麦子进门儿了。”山东省济宁市鱼台李阁镇姜楼村59岁的老农姜来福种了一辈子地,如今真是感到“来福”了。

  项目带动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组织粮食生产,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需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需要创新粮食生产的组织形式。安徽蒙城一位姓代的农技员对记者说,过去粮食生产没项目没抓手,我们都不好意思去敲农户家的门;现在有了高产创建这个项目后,我们和农户都能理直气壮地互相敲门了。
  随着中央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和项目不断增加,各地各级发展粮食生产的手段不断改进。如何通过项目强化粮食生产管理,将各项技术整合成一套像“傻瓜相机”一样的简便的操作规程教到农民手上,各地近年来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去年秋冬种视频会上,孙政才部长提出,要扎实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切实把粮油高产创建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5.2亿元,农业部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在全国建设了600个小麦和250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地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共安排高产创建专项资金3.95亿元。全国共建设冬小麦万亩示范片819个,其中部级569个、省级 250多个,总面积达到1000万亩,形成了以部级示范片为核心,省市县示范片为补充的粮食高产创建新格局。部、省、县都成立了高产创建技术专家指导组,选定主导品种,集成主推技术,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各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都树立了标牌,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高产创建不仅强化政策与技术的到位率,同时,强化了机制创新,强调探索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强力推进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全程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的“五统一”服务。大旱之年,高产创建的运作机制发挥了特殊作用。据统计,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的示范片占35%左右。山东省达标率由去年的30%提高到80%以上。江苏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粮油作物万亩高产示范片达261个,在万亩示范片组建合作社,开展种、管、收统一服务,示范片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耕种率均达到100%。河南省孟州市依托农科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子企业等单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着力提高小麦产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万亩示范片亩产683.4公斤。一线的干部们将搞高产创建总结出五个“由头”:有“看头”,调动了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有“干头”,调动了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性;有“甜头”,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奔头”,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嚼头”,调动了涉农企业的积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施肥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