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共完成造林4.03亿亩


中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中国之声记者冯雅)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在湖南隆回召开的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透露,截至2008年底,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共完成造林4.03亿亩。中央累计投入1961亿元,按现行政策执行到规划期结束,中央还将投入2404亿元。加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地方配套资金、退耕户自筹等资金,工程投资总额将达5119亿元。工程覆盖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交流经验,找准问题,明确巩固成果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部署下阶段工作,4月23至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在湖南隆回县联合召开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

  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隆回县退耕还林、石山造林、低产田改造、农村能源、后续产业等项目现场;湖南省隆回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雅安市、陕西省延安市,在会上先后就本地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做法和经验作了典型发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指出,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是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退耕还林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大、造林最多、涉及面最广、效果最显著的重大生态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荫及子孙后代的伟大的生态工程。截至2008年底,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2700万亩,累计造林4.03亿亩。中央累计投入1961亿元,按现行政策执行到规划期结束,中央还将投入2404亿元。加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地方配套资金、退耕户自筹等资金,工程投资总额将达5119亿元。工程覆盖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

  会议认为,工程实施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退耕还林,植被增加了,地方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减轻。据国家统计局抽样监测,1999-2007年,抽样监测的退耕还林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约2倍,一二三产业结构由33:36:31调整为21:48:31,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3倍。截至2008年底,退耕农户平均获得补助5113元,约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1999-2007年,退耕还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16元提高到324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2%。退耕还林区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面貌和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使我国成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我们要从国土安全、耕地安全、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着力解决亿万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和造林地后期管护问题,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继续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国家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政策,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耕农户的关心,体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建设转到巩固成果阶段。事实证明,中央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从大局出发、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重要部署。各地务必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运用钱粮补助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两大政策,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两大目标实现,扎实推进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补植补造等五大任务落实。要按照已批复的规划要求,从 2008年至2015年,努力完成以下建设任务: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5954万亩,其中西南地区退耕农户人均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不低于0.5亩、西北地区不低于2亩;建设户用沼气池580多万口、太阳能灶108万台、节柴灶338万眼;实施生态移民131万人;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农民技能培训,培训农民1180万人次;实施补植补造任务7031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退耕还林 造林 退耕还林工程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