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食增产“放卫星”是地方投资冲动的缩影




  目前,各省纷纷上报今年的粮食增产计划,总上报粮食增产规划近2000亿斤,达到中央计划的两倍。一位参与了发改委粮食战略工程论证的专家表示,这些规划不可能都完成,如果要完成,除非虚报数字。而有官员表示,吉林、黑龙江、河南完成计划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21世纪经济报道》4月9日)

  这条新闻与另一条新闻“相映成趣”。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一个十年规划,竟然被地方计划一年内翻倍完成,到底是《规划》滞后于地方发展能力,还是地方缘于逐利冲动释放的“卫星”,想必不言自明。

  我注意到,国务院通过的这个《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政策,增加政府投资”。估计上报粮食增产计划的不少地方,相当看重这笔国家投资。一旦庞大的国家投资下拨至地方,其经济拉动效应不可小视。至于粮食产量能否同步实现既定目标,则另当别论。

  一些地方想方设法规划新项目,千方百计把小盘子弄大,甚至一些久报不批的项目借机起死回生,匆忙上马。在国家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后,根据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中旬,各地新出台的总计划投资金额,已经达到22万亿元。与此同时,地方负债严重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去年底,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地方负债的规模在4万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大体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羊城晚报》3月17日)

  从日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内需拉动政策的及时启动带来了较为积极的变化,但也有一些现象值得警惕。据透露,3月份全国新增贷款再创新高,达到1.87万亿元。贷款增速过快、增量过大,虽可以有效促使经济回暖,但也会令不堪重负的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淖。

  高质量的内需拉动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项目审批角度来看,无论是粮食还是其他项目,不少项目存在水分过大问题。不可能指望审批部门短时间内洞察秋毫,真正能够有效遏制浮夸现象的当是地方预算的把关机构,如人大。遗憾的是,在审查这些“注水”计划上,却很少看到他们的作为。禾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估计 可持续发展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