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孙政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6个中央1号文件,基本形成了新时期“三农”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和长效机制,这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从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角度深化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认真总结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新局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胜利。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农民依然是最需要关心和支持的群体。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在阐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思路时,报告指出,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要顺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借鉴与我国发展条件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又要从国情出发,走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推进方式和模式。总体来说,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全面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将传统农业逐步发展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现代产业,推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进入世界农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报告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思路。首先,要立足国情,科学把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要着眼于国情特色,突出工作着力点,明确具体措施要求,科学把握七个方面:一是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出发,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生产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切实保护资源,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从我国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实际出发,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三是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出发,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四是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实际出发,必须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五是从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出发,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六是从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出发,必须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国内产业和供给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七是从我国农村地域广、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可以说,这七个方面,既有生产力方面的特色,又有生产关系方面的特色。其次,要深化改革,积极完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体制保障。重点是围绕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建立健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长效机制,抓好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工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第三,强化基础,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工作。主要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第四,统筹兼顾,坚持正确的政策取向。关键是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要采取的政策取向是“稳定制度、强化责任、保护资源,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补大县,理顺价格、提升科技、健全法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土地 强化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