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特色农业也需要内外兼修


       “如何进行村建设,让农民致富”,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国家层面的大命题。当临安马啸乡路口村的小组长陈江民拎起电话打进了一直关注农业的18创富热线时,就为18创富和浙大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研究这个大命题提供了一个样本。 

        4月3日,天气晴好。本报18创富和浙大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联合推出的为中小企业送“智慧”活动也开始了第三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解决方案。这次领队的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副主任郭红东博士。 

        企业概况:临安马啸乡路口村是一个小村庄,全村200多户人家,共1000多人,风景优美。全年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山核桃的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小组长陈江民也办过山核桃加工厂,他介绍,每年靠卖山核桃,每户约有2万元的收入。 

        在陈江民家附近,有两块山地,一块300亩左右,一块400亩左右。这是附近居民的共有地,在每块山地里,200户人家每家每户分到一亩多,各自杂乱种着很多东西,有些是茶叶,有些是菜,有些是树,甚至也有不少人家就任其荒废。 

        现有症状:“喜欢喝茶的,每年也能收个几斤茶叶,自己喝喝有得多,出去卖卖不值钱。这七百亩左右的地现在这样,就等于是荒废着,这样已经快20年了。”陈江民说,许多村民都希望每年在自己的山核桃收入之外,再能从这七百亩左右的地上再抓些收入,但是总也缺少一个领头人。“意愿是强烈的,但是改造,统一规划,这肯定得花钱,得有投资人才行啊。”陈江民叹息,“另外,我们也不知道这里到底种什么比较好。这里风景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开发风景旅游点的可能,需要专家们来看看。” 

        智囊团把脉:郭红东博士领着约30位MBA学员、硕士生,来到陈江民说的山地上实地考察了一番。 

        “农业的运作模式不外乎有几种:一种是内生型的,就拿这两块地来说,某个村民带头承包下来,自己干,每年交给村里或者给其他农户一定的补偿金;第二种是外向型。开发旅游也好,打造成山庄也好,需要有外部的投资和管理进来;第三种是特色型的,这里最大的特色是种山核桃,就算全部开发成山核桃地,也比这样荒废着好。”郭博士说。 
        
        在郭博士看来,这两块“荒地”的开发,面临的管理协调问题和市场运作问题,需要内部管理和外部引进一起抓,“内外兼修”。这两块荒地,首先需要统一规划,“各自为战、自扫门前雪”的小农意识肯定难成气候,只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才可能会产生效益,有了一定的产量,才有一定的资本去市场上进行运作。“不管招揽投资者也好,还是自己开发,都需要这个规模效应。需要村子里有强硬人物来带领做这件事情。”郭博士说。 

        “在这两块地上搞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有点难度,因为这两块地在浙江是很普通的两块地,没有什么很鲜明的特色。交通也不是特别方便,距离杭州和黄山两个旅游大点都还有一定的距离。” 

        郭博士建议,如果对这两块地村里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那么技术上需要引进一些人才,如果要种植茶叶,品种上需要进行改良,在这些方面他们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帮助。 

        记者手记:18创富在产品销售上帮助过不少的农民朋友,却也不常到农村第一线去,此次实地考察,让我们对农村问题的复杂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敢说此次考察会给陈江民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是对于像陈江民一样有想法、干实事、敢尝试的人,应该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核桃 茶叶 核桃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