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称2008年农地流转加速


中国农地流转总面积超过1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6%。其中,东部地区有一半的省份流转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下称农地流转),在2008年进一步显现加快趋势。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近日撰文指出,截至2008年8月底,各地上报的农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06亿亩,比2007年增长66%。据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农地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四种形式。同时,该法也规定,“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 因此,农地流转形式还包括“合作入股”。

  近年来,随着外出农村劳动力增多和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数量和规模逐步增长。陈晓华称,截至2007年末,全国农地流转总面积达6372万亩,比2006年增长14.8%,占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

  特别是2008年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陈晓华指出,截至2008年8月底,各地上报农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06亿亩,比2007年增长66%;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7%,比2007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陈晓华指出,上述农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为主,转包和出租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2007年占总流转面积的78%,比2003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农业流转也不局限于农户之间,据调查,目前,在农户之间进行的农地流转占64%,受让方为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已占到36%。

  在农地流转中,陈晓华分析,流转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及劳动力转移状况紧密相关。从经济水平看,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9%、4.8%和5.3%;其中东部地区有一半的省份流转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劳动力转移状况看,重庆、四川等输出大省,2007年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15.9%和11.6%,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和2.23倍。据陈晓华分析,这与重庆、四川农村外出劳动力占其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高有关。

  陈晓华指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健康。据统计,2007年全国签订的农地流转合同份数比上年提高了28%,合同签订率达到60%以上;有86%的乡镇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根据对21个省份调查统计,有11%的县运用专项资金用于流转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5%的县运用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但他同时指出,在农地流转中仍存在违背政策、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流转利益纠纷、农地流转“非粮化”等问题。

  陈晓华分析指出,目前不少地方农地流转信息体系尚未建立,分散的农户在流转土地时,在定价权上处于不利地位;有的地方政府盲目对流转下指标、定任务;有的经营主体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承包地后再实行对外租赁经营,留下了诸多隐患。据调查县统计,有80% 的农地流转发生过利益纠纷。

  据农业部调查,目前农户之间流转土地中用于种粮比重占72%,而流转入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中,用于种粮的比重只有6%。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专项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