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农业生产成为生态屏障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看来,当前农村出现的许多“环境烦恼”,其实与思路没打开有关,假如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农业生产的过程就可以成为保护环境的过程。

        秸秆与蝗虫也是“粮食”

  玉米秸秆一直是许多农民的烦恼:搬回家去当柴烧吧,顶不上煤和煤气方便,更比
不上电;扔在地里吧,又影响下一季的生产。于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把火烧掉。

  当无数的秸秆被焚烧时,空气质量又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陕西、河北、山东等地政府都出台了秸秆禁烧令,一到秸秆“上市”的季节,出动大量人力去监督,一发现烧秸秆者就严厉处罚。

  在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看来,秸秆其实是“粮食”。“提高粮食产量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某些作物的单产量,像袁隆平院士所做的那样,千方百计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同样面积的土地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还有一种办法是推进‘大粮食’生产。比如农业废弃物秸秆在我眼中就是粮食的一种,因为秸秆体内是有营养的,问题在于怎么把这营养提取出来。”

  蒋高明在山东平邑县一个村子做了几年的试验。蒋家庄原来没有人养牛,因为给牛找饲料不太方便,而适合牛吃的秸秆被频繁地烧掉。如果能把牛养起来,让牛吃秸秆,用牛粪制作沼气,这样不就既减轻了困扰,又获得了收益?于是,他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生态定位站,成立了养牛协会。“要让秸秆变成牛的食物,就要对秸秆进行发酵。收完玉米,马上把秸秆打碎卷起来,制作成‘面包草’,发酵上一个月以后,牛吃起来很适口,秸秆的营养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蒋高明说:“粮食其实就是营养物。秸秆人不能吃,但牛可以吃。通过成为牛的饲料,秸秆间接变成了牛肉、牛奶。同时,养牛的过程还是促进农村合作的过程,大家统一制作‘面包草’,把牛集中在一起育肥,共同销售——这样喂出来的牛还有望成为有机食品。”

  生态定位站里有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地,上面盖着一层纱布,里面养着蝗虫。“蝗虫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食品。蝗虫爱吃禾本科的植物,而田间杂草大多属于禾本科,因此把杂草割出来养蝗虫,就不需要打除草剂了;同时,农民也得到了收益,人们多了一个摄取高蛋白的来源。”蒋高明介绍说。

        农区养牛,牧区养鸡

  蒋高明提出过一个想法——“畜南下,禽北上”,“把鸡和牛对调一下位置”。“我国农区每年生产的秸秆量是天然草原的2.33倍,达7亿吨左右。如果将其中的3.5亿吨配若干精饲料变‘废’为‘宝’,至少可以养5000万头牛。其中,肉牛3375万头(等于我国牛肉现产量),奶牛1625 万头,日产牛奶3.5亿公斤,相当于每年从秸秆中收获了1.27亿吨奶。因此,中国畜牧业的潜力在山东、河南、河北、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

  我国全部草原加起来生物量仅约3亿吨,大量用来放牧的代价就是草原退化。那么,牧区有没有可能养鸡呢?

  草原上各种昆虫、草籽、嫩叶、灌木籽、树种都是很好的“粮食”。这些“粮食”人无法下口,牛羊也不常采食,但两条腿的鸡则非常喜欢。 2007年,蒋高明研究小组自筹资金,分别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和山东平邑县蒋家庄丰产林下开展了养鸡试验。一个生长季节下来,草原上2000只鸡消耗粮食2300公斤,而在山东则高达4838公斤。草原生态养鸡平均每只可省粮2.27公斤,节粮率达52%,省出来的“粮食”完全是鸡从草原上自由觅食来的虫子、种子和嫩叶。

  “草原是后备粮仓,但要由鸡去‘开荒’”。蒋高明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年消耗鸡47亿只,如果让鸡‘北上’,则可以从鸡嘴里‘生产 ’出粮食107亿公斤。此外,草原养鸡经济效益也不菲。试验表明,每只鸡在草原上耗粮仅5元左右,不计人工成本,每只净赚15元以上。巴音胡舒嘎查4万亩围封区可承载40万只鸡,为牧民带来600万元的经济效益,户均8.3万元/年。”

        让种植业和养殖业成功耦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化肥 草原 沼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