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史以来,病虫灾害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关于世界范围发生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率,国外1967年和1994年分别有两个数字,即34.9%和42.1%,显然损失率是增加了。再看看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比80年代增加了将近1倍;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也增加了二分之一,同样是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人为的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植物病害的流行成灾大多和人类的农业活动有关,因而病害的“人造流行”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考察原始森林或草原会发现,经过长期自然进化,物种极大地丰富了。如原始森林中至少生长着高大的乔木、矮一些的灌木,再低的草本植物和低等的苔藓,生物多样性抑制了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大量流行。所以病害呈现出经常发生,但水平较低的状态。反观农田里,作物种类和品种都少而又少,加之集约化、高密度种植,既为病原物提供了丰富的培养基质,又丧失了拦截、拮抗等抑制病害流行的机制。因而在农田生态系中的病害呈现了偶发和高水平流行状态。
垦荒和扩大种植某一种作物都是集约化农业的重要方面,而种植材料的集中保存以及农产品的储、运、销售等环节更是把单一化推向极至。无论从环境稳定性,还是从病菌的传播效率上分析都帮了某些种传病害的大忙。储藏期病害,如甘薯黑疤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干腐病、甘薯灰霉病、甘薯瘟等种传病害,再如小麦腥黑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都成为典型的人为病害。当前一些地区在种植业规划中提出上规模,延长农业生产链等都是发展农业、增加经济收入的好策略;但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提倡适度规模。如连作往往使各种土壤传播的病害,如枯萎病、线虫病逐年增加,而在目前缺乏抗病品种和有效的化学药剂的情况下,还需实行农业(轮作)防治,但单一化种植使得农户很难轮作。
单一化种植还极大地改变了生态环境。由于各种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不尽一样,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引发某种营养元素的匮乏,引起植物缺素症,这在设施种植的蔬菜地里日益突出,如番茄脐腐病,大白菜烧心等。
现代商贸、科技交流日益增加,有害生物入侵风险也上升了。近年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物种至少有400多种。其中已经扩散蔓延、爆发成灾的有烟粉虱、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等。目前发生严重程度居前十位的森林重大有害生物中,也有一半属外来有害生物。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从采集自然物、繁殖自然物,到加工自然物和通过遗传工程创造自然物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利用了一些机理,排斥了一些机理,或改变选择方向,或加大变异和选择压力,使得人工进化和自然进化相比,在方向和速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作物品种可以不再为生存着想,反正有人类的保护,而且在人类长期选育品种的过程中已经有意或无意地丢失了许多或部分丢失了一些抗性。如19世纪东南亚推广国际稻,因其不抗水稻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菌株而宣告“绿色革命”失败;小麦抗锈育种和水稻抗稻瘟育种中,因只注意选育抗个别小种的抗性而丢失对多小种的较低水平的抗性,使得抗性一再丧失和流行成灾;再如20世纪70-80年代北京和河北省一度推广黄早4自交系玉米,曾使褐斑病成为主要病害。人们甚至有理由怀疑育种家培育的品种是否能够叫抗性品种?
设施农业延伸了某些作物种植时期,改善了肥水条件。从增产、增收的角度看,无疑是大好事,但也会给许多病虫提供丰富的营养,扩展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和时间。黄瓜霜霉病、根结线虫病在北方日趋严重都和大棚、温室不断增加有密切关系。另外还有许多农业措施可能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如高密度往往助长纹枯病,串灌和淹水可以传播细菌病害,机械收割和脱粒造成黑粉病大量传播等等。
总之,不断反省人类在农田里的作为,分析新旧农业技术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不断改进不尽合理的技术,正是农业进步的一个方面,也是预防病虫害的根本出路。
(作者系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04/4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