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农副产品困中求存


        在中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处于社会的中下层,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农副产品生产水平、保鲜运输、营销方式等的落后与不成熟,农副产品的产销就一直处于困境中。本文就以这几点为抓手浅析中国农副产品处于困境的原因,以期让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农副产品改革求存。

        生产方式依然落后

        众所周知,农民是靠天吃饭,因此农业产业的天然风险巨大。农村经济承担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农业长期属于弱质产业,农业项目获利周期长、产品结构以粮食为主,利润率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对自然灾害难以有效预知和防范,农产品价格又长期倒挂,诸多因素造成了农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农产品价格的起落不仅影响农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历年来,农产品的生产量在排除气候因素的前提下总在随着价格的波动而起伏,价格高了,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增加,生产资料上的投入相对加大,农民从中获得的收入也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就随之下降。

        目前大多数农民已基本掌握常规种、养知识,但是由于农民与高端科技服务人员之间缺乏连接桥梁,因此,当农民希望有关部门和组织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时,则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找不着北。事实上,农民急需专家来为他们做类似高产优质品种选购、动植物病虫无公害防治、特优农产品种养、产品贮运和保鲜、种苗(子)繁育、动植物品种改良等技术指点。随着村建设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承担起了职责,但全面的、常规的衔接体系尚待完善。如果地方政府能够与大专院校或者专家进行定点联系,邀请专家来为农民授课,为农民解决基本诉求,则可在相当程度上改善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

        对此,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除了技术上的服务不够以外,信息上的服务更加重要,由于受地域、交通、经济限制,多数农民对外界信息接收相对滞后甚至信息闭塞,面临市场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往往后知后觉。农民一是急需农产品市场信息。诸如当前种什么、养什么才能赚钱;市场需求什么;去年卖水果赚了钱,今年会不会烂市;农副产品消费倾向、同类产品在外地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以及今后的投资方向等信息。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信息。几乎所有农民都想知道国家涉及“三农”的激励保障政策、对农产品宏观调控政策、农村社会保障的优惠政策及申报条件和程序、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及当地政府政务公开和村务、组务公开等信息。

        今年山东的大白菜、胡萝卜五分钱一斤还无人问津,原因是什么?除了销售渠道不畅通外,上市过于集中、种植量偏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就显现出政府应该加强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调控各个农副产品的总体生产量趋于稳定,也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收益。 
   
        信息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搞好市场调研和预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副产品经营的前提和必修课。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副产品供求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必须格外重视市场调查,注重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做好信息收集,一方面应及时将信息提供给农民,使农民在适当时机、适当价格出售产品,以获得较高收益;一方面增强农副产品经营,克服盲目性,掌握主动权。加强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形势、生产结构和当地优势资源的调查,积极走访有关部门,深入村庄农户,了解资源总量、品种质量、农民销售意向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预测 粮食 气候因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