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董文标:解决“三农”问题的金融之道


        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

        2月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从2004年到2009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问题,在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28项措施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全国政协对于如何“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一直高度关注。去年上半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成立了农村金融改革课题组,并就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在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实地考察。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也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农村金融改革课题组的负责人,他对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深刻思考。日前,记者就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采访了董文标。

        记者:去年上半年您多次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调研。请谈一下调研之后您对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看法?

        董文标:十七届三中全会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是“三农”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关于“三农”问题。谈“三农”问题就避不开农村金融改革。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到2020年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是无法满足的,必须发挥农村金融的主渠道作用。而新形势下现有金融体系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仍严重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民间借贷盛行,“三农”对资金多层次、大额化的需求难以满足。

        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真正建立,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中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

        记者:在您看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还是与农村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董文标:我认为就金融而金融、就银行而银行、就贷款而贷款谈农村金融改革没有任何出路,全面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前提是要下大决心对现有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如果农村经济制度不进行改革,农民永远不可能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因为制度制约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没有一家商业银行愿意为一个农户的个体需求提供服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的第一次深刻革命,它充分释放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支持了国民经济2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农户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力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经济需要进行第二次革命。

        农村经济第二次深刻革命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体系的革命,也就是在全面盘活农村现有资产存量的基础上,支持农业从传统型、分散型和低效型农业向规模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转化,引导农民从小户自耕农生产方式向股东+公司这一新型农村经济模式转移。

        记者:按照您的说法,要彻底改变农村金融的现状,必须进行改革思路上的调整。您认为这个调整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董文标:要彻底改变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必须调整改革的思路。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推动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变革,也就是支持农业从传统农业、分散农业和低效农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化农业和高效农业转化,以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村建设的目标。

        其次,从消解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发展农村金融。跳出就农村金融论农村金融的固有模式,从更深的层次着手制度改革,加大对农村金融的制度支持和政策引导,确保给予农村金融的各项优惠政策最终使农民受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耕地 核心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