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食连年丰收 专家担心减产拐点可能接近


  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决定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麦(1974,5.00,0.25%,吧)的最低收购价水平。10月20日,发改委表示,将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2009年将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从考虑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出发,增加农资综合直补。

  10月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谈到粮食问题时曾表示:“连续丰收的时间越长,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据他分析,在目前的供需形势下,市场粮价已很难提高。

  陈锡文认为,粮食价格主要由供求决定,从根本上看,政府无法左右市价。目前还应该让供需在市场上起主导作用。事实上,最近中国政府已经公开表示,中国将适当增加对粮食紧缺国家的粮食援助和出口。为防范粮价下跌可能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决策层已经决定要逐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生产,也关系到农民的收入与就业。农业的持续增长能否继续?政府的补贴政策效果如何?农村经济又该如何再迈新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农业的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了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但是,农村的市场化改革推进目前已非常困难,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城市经济的不断市场化,为农村经济提供条件和动力。

  党国英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农业的土地总投入在下降,劳动总投入也在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更显著。资本投入的增长率也比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要低。也就是说,两种投入的绝对量在下降,一种投入的增长率比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要低。另外,他还发现,农药的投入也早已过量。化肥的投入更是如此,氮肥投入的边际产出已经小于其边际值,早就不应该再增加。党国英说,技术专家告诉他,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投入即使减掉一半,农业生产也不会受到影响,投入过量已经达到此种程度!

  以上因素都不足以支撑农业的连年增长,那么,究竟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农业还在增长呢?党国英分析,原因就是市场的作用。市场因素经常被以前的研究所忽视。

  一般以为,小农和大市场是不匹配的。但是,党国英根据他的调查数据发现,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匹配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就是专业化的结果。

  党国英说,很多人认为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数量和素质都在下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不可想象的。“经过一线调查就会发现,只要一个妇女会打电话,她就能把庄稼种得不错。”原因就是有几千万的劳动大军在给农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这支劳动大军的素质较高,按照市场原则为农业提供服务。它们在农村市场经济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不过,党国英对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表示担忧。农业进一步市场化已非常困难,单靠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也不足够。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市场化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农业效率提高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进城,农民工能否在城市定居,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阻力会更大。这个阻力不仅是来自农村经济内部,而且来自经济的整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粮食 氮肥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