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价上涨给中国农业敲警钟


  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何昌垂

  “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供应粮食,任何时候都要自给”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面对粮价带来的困扰,各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国是否会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4月10日,《国际先驱导报》就此专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兼亚太区域代表何昌垂先生。

  米价上涨原因复杂

  《国际先驱导报》:这轮米价上涨导致的米荒,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何昌垂:首先,我不希望把它叫做“米荒”。尽管目前国际大米市场供需比较紧张,但总体来看,不应该也不可能造成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的饿死人现象。和那时相比,现在各个国家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从亚洲来看,贫困的程度跟贫困的人口也比70年代少多了。

  《国际先驱导报》:有人说这次涨价是因为越南等国家发生了虫灾。

  何昌垂: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个别国家的因素。目前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受国际油价上升影响,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需要的交通运输、仓储,甚至包括杀虫剂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成本都在上涨。第二,灾害性天气导致不少国家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减产。第三就是粮食库存量减少。

  最近一段时间大米价格不理性飙升,跟一些国家的政策措施有直接关系。几个主要大米出口国都对出口做了限制,这进一步引发大米进口国心理响应,他们增加了进口订单,所以引起供需矛盾拉大。

  “动乱由粮荒引起”说法不准确

  《国际先驱导报》:世行说有33个国家因此陷入动荡。

  何昌垂:粮价上涨可能是导火线,如果把它作为引起动乱或动荡的主要原因,就太简单化了。一些国家陷入动荡,还有其他原因。

  我们应该强调,当前粮价上涨确实给低收入的粮食进口国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具体地又把困难转嫁到城市贫困居民、失去土地的农民等边缘群体身上。这部分人家庭收入的60%~70%往往是花费在粮食上,对他们来说粮价上涨10%就是很难承受的了。

  《国际先驱导报》:亚洲对于全球粮食安全扮演着什么角色?

  何昌垂:以大米为例,亚洲是主要的大米出口地区。全世界大米总出口量在3000万吨左右,泰国就占了近1000万吨,印度、越南和中国也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国际粮食市场三分之二的大米贸易来自亚洲国家的出口,亚洲国家对世界大米市场的存量、价格、贸易现状有重大影响。

  “中国粮食威胁论”不负责任

  《国际先驱导报》:在你看来,中国会出现粮食短缺问题吗?

  何昌垂:温总理明确对国际社会说,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还有4000万到5000万吨大米存量。我相信这一点,因为中国历来对粮食生产很重视,库存也比较丰厚。虽然中国不是大米主要出口国,但毕竟是出口国之一。现在即使进口部分大米,也是高端消费。

  《国际先驱导报》:但还是经常有人提出所谓“中国粮食威胁论”,你怎么看?

  何昌垂:我的看法是,中国粮食自给率占95%~97%以上,而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农业生产恢复很快,修正政策很容易。所以我想,那种说法是不公平的,把国际市场价格归结为中国因素,甚至把粮食短缺归结为中国因素,这是带有政治性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也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

  《国际先驱导报》:有人对你提出过这个问题吗?

  何昌垂:有啊。比如美国有一个国际粮食研究所,他们提出当前粮食价格增长问题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中国和印度需求增加。

  《国际先驱导报》:他们会不会觉得你的华人身份特殊,所以不接受你的观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米 农业生产 杀虫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