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图文:一把扫帚除“穷根”


图文:一把扫帚除“穷根”    农村新报讯 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杨洪霞 (记者 方桐 摄)

    扫帚,除了扫地,还能干嘛?16日,记者在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看到,该社将传统扫帚办成了扶贫产业链,让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进场打工拿工资,学好技能自创业。
    王家学,观音镇黄土梁村2组村民。早上6时许,他像往常一样,开着残疾人专用三轮车,来到离家1公里左右的恒达合作社扫帚加工厂,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十年前的一次事故,致使他的双腿被压断。家里上有老父亲要照顾,下有两个孩子要抚养,妻子身体又多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王家学家生活有了转机。这年,他在恒达合作社实现就业。他勤劳肯做,一天能扎150多个扫帚,工资按0.6元/把结算。一年下来,工资收入有2万多元,生活大为改善。
    恒达合作社加工厂,有100多位员工,大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人均年工资收入1.5万元。残疾人员工还能享受免费食宿、技术培训和健康体检服务。
    除了吸纳就业、带动创业外,合作社还大力发展铁扫帚种植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合作社按照 “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和技术支持,按照4元/公斤回收铁扫帚,年终还有分红。不愿意种植或没有劳力种植的,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可拿到500元流转金。
    “我们村种植铁扫帚554亩,涉及到30多户贫困户,去年,一共收入30万元,15户实现了当年脱贫。”景阳乡天池垭村支部书记李孝成说,今年新增种植面积700亩,更多的贫困户有望脱贫。
    合作社负责人胡朝柱介绍,去年合作社发展种植基地4000余亩,产扫帚300万把、拖把200万把,年产值15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余万元。种植户亩均增收3000元,10个村的508户贫困户受益。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受益贫困户将达到1000多户。
    恒达合作社传技不藏技,帮人不拦人,在合作社学到技能的20余人自立门户创业,成为新的扶贫助残领头人。香口乡董家坪村残疾人胡文胜和郭大明创办的自强扫帚合作社,安置了10余名残疾人就业,带动当地80余户农民种植铁扫帚达200余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