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一斤卖出520元——攻“尖板眼”的京山小伙张喻虎 农村新报讯 记者 王浩 通讯员 何琼
“你看!这些黑乎乎的小家伙,清水吊干后,一斤要卖520元哩!”张喻虎手捧着水蛭(俗名蚂蟥),就像捧着小宝贝。这些天他手上订货的电话响个不停,他乐呵呵地说,清水吊干水蛭能保存两年左右,待价而沽都不足为奇。
16日,在他任理事长的志诚水蛭养殖合作社里,张喻虎热情、自信,洋溢着新农人的风采。
江苏“偷师”,掌握精养关键技术
“今天小苗精养刚刚结束,后天准备下水放入大池。”张喻虎说,小苗精养是养殖水蛭关键性的一步,其中调水决定着水蛭早期的存活率,要像调酒一样调水。
为掌握关键环节的技术,2014年9月,张喻虎远赴江苏拜访一位资深水产人朱老板。老朱有8年水蛭养殖经验,经营着70亩养殖场,年收入达100万元。张喻虎找到老朱请求拜师学艺,业余时间在养殖场免费打工,老朱被张喻虎的诚意打动,同意他留下。
养殖场里一待就是四个月。其间最令张喻虎印象深刻的是,老朱调水之“精”:定期用仪器检测水中的PH值、氨氮、溶解氧等,勤消毒勤换水,保证水质干净、微生物含量达标。
江浙一带水产养殖户的养殖理念和技术都比内陆人先进,值得我们学习。张喻虎感慨地说,虽然水蛭养殖前景好、利润高,但对养殖经验的要求也相当高,“不过我有信心养好!”张喻虎说,“为此,我放弃做了多年的商超批发生意,回农村创业。”
小试牛刀,受灾减产未减收
2015年,张喻虎离开京山县城,他看好曹武镇源泉村的水质环境,在当地成立了京山志诚水蛭养殖合作社。
经过两年扩张,合作社养殖面积从50亩发展到500亩,带动60位农民就近务工,其中贫困户25人,打工人员年收入增加3万元。
去年,在遭遇严重水患的情形之下,合作社仍然实现了收支平衡。“这份幸运,源自我们出品的水蛭质量上乘。”张喻虎笑着说。
俗话说:蚂蟥听不得水响,一听水响四处跑。正常情况下,水蛭养殖亩产至少能有800斤,但因水涝,2016年减产一半以上。幸好,志诚水蛭养殖合作社水蛭口碑在外,品质良好,每一尾的重量达到15-18克,每斤约35-40条。张喻虎以高价出售保证了养殖效益。
保证水蛭品质,病害防控很关键。“在散养阶段,除了水质调控,防病措施不可或缺。”张喻虎头头是道,“水蛭最易患的两种病:‘肠炎’和‘红肿’,因此要勤检水体细菌的含量,不待超标就用药控制,喂料时要精选新鲜的螺蛳,少量、多投。”
“别怕惯坏了它们。养水蛭缺乏精心照料,那是万万不行的。”他笑着说,这场水灾经历不但没吓倒他,反而增强了他的信心。
大刀阔斧,看好前景增养2000亩
一直以来,周边乡镇的不少养殖户都很好奇张喻虎的水蛭养殖 “尖板眼”。见证了他的成功后,合作社一天最多要接待800多人来观摩学习。
80平方米的温室产茧房、7个小苗精养池等先进设施,让人耳目一新。池中的水蛭名叫宽体金线蛭,其唾液中含一种抗凝物质“水蛭素”,是一种名贵药材,主要用于防治心脑血管、高血压、心脏病等。
“水蛭的药用价值很高,在市场上才一直供不应求。”张喻虎说,目前水蛭主要运往安徽和河北,长期给全国最大的两家中药厂商供货。今年下半年,他决定再度扩增养殖面积至2000亩左右。
“随着老龄化加剧,水蛭素的药用价值会日益突显,为市场需求提供保证。”张喻虎告诉记者,但水蛭养殖不会轻松,寻找适宜的水质环境已是难题,调水、防病更需极大的耐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