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多元融合美美与共


多元融合美美与共——钟祥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张君

    乡村美不美,不仅看“颜值”,还要看“气质”。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钟祥,看当地将文化、历史、致富产业等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旧貌换新颜。政府的引导、激励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结合,美丽与富民、面子和里子、攻坚和长效,统筹兼顾,相互补益,在钟祥,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一种广泛自觉。

    村民自美其美

    10日,走进九里乡杨桥村,白墙黛顶,林木葱郁,小桥流水,颇有一派陶渊明式的闲情与悠然。
    “你瞧,家家户户门前一方天地,绿化在屋前,菜园居房后,杂物整齐,小院美观又实用。”杨桥村村民自豪地说。
    夕日村庄的破败,大伙还记忆犹新。路上,垃圾遍地;塘里,淤泥堆积;院里,满是杂物。如今,家园面貌日新月异,舒适感与日俱增。
    5组的一口烂塘多年来无人问津,村支书李兴贵发动村民,抽干塘中水,将淤泥集中,用水泥封固。村里的泥匠、瓦匠、木匠,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两个月后,一个古香古色的亭子矗立塘中,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来到东桥镇东桥村,另一番景象跃然眼前:一条樱花大道,从村头直通老街。
    一座战国时期修建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石桥——东桥,修缮一新,横跨在清澈的王家河上。以东桥为核心景点,两侧的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已经建成,一个面积60亩的生态庄园雏形初现。
    东桥镇因东桥而得名。建设美丽东桥,当然不能少了与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
    “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表面上涂脂抹粉,更不是应付上级的面子工程。其宗旨是为了改变农村面貌,让农民的日子过得舒心、体面。”钟祥市农办副主任苏勇说。

    靓环境与富乡邻齐美

    农村美不美?村民心中有一杆秤。打造美丽乡村最终要实现群众富裕,让农村群众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摸得到实惠。
    在客店镇杨庙村村头,一组 “鱼托铜钱”的雕塑,象征人们向往年年有余、富贵殷实生活。再往前行两三百米,一片占地约五亩的“山河盆景园”映入眼帘。火红的月季、娇艳的映山红、三角枫,在盆景园里争相斗艳,各展风采。
    “盆景园既是杨庙村迎客的‘脸面’,也是贫困户肖明虎的致富产业。”客店镇副镇长邱红梅说,盆景园的主人肖明虎三十出头,前两年因病致贫。市林业局对口帮扶,让他在山上种植花卉苗木,山下建盆景展示园。
    “小盆景两三百,大盆景一两千。游客买走一些,其余的都卖到武汉、荆门、荆州等地方哩。”肖明虎说。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杨庙村一直在寻找致富的“灵感”。
    杨庙村有种植香菇的传统,原先一家一户大棚分散,杂乱无序。村委会统一规划将菇棚集中,搬迁进入扶贫产业园。现在,连片的香菇大棚颇为壮观,前来乡村游的城里人都愿意进去体验一番,顺便购买新鲜采摘的香菇。村民谢伯林在种植园里承包香菇3000袋,去年顺利脱贫。
    乡村广场上,筹备已久的乡村淘宝馆即将开业,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前散落在各处的土坯房,已变为统一规划的特色民宅。“土鸡土养好吃味长”“农家饭香情暖意长”“乡村淘宝百姓叫好”“绿色盆景扮靓家园”这样的招牌比比皆是。
    按照一户一策的扶贫策略,各家各户根据自家产业实际装点门面,围绕香菇、葛粉、蜂蜜等特色产业,做致富“文章”。
    邱红梅向我们介绍,2016年年底,作为市级贫困村的杨庙村已经顺利销号。“美丽乡村”结合“精准扶贫”,让这里山水相依,致富接力。
    用村民的话说,“美丽乡村”与“富裕乡村”携手并进,既是风景又是产业,既富村民又美环境。这样的美事,我们何乐而不为?

    激发内生动力久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攻坚,更要长效。维持内生、长久、有效的发展动能,确保美丽乡村长治久美。记者在钟祥充分感受到来自基层群干的自主发展动力和有效的政策“刺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菇 盆景 绿化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