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荣膺省级示范村——喜看蕲春槐树村新变化 农村新报讯 记者戴蕾 通讯员吴树群 毕传高
初夏的蕲北山区山清水秀,叠翠流金。
5月30日,记者步入蕲春县檀林镇槐树村,只见座座粉墙璃瓦式的别墅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连片的茶园像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绿毯,一万平米的景观水库清澈见底,湖心亭雕龙画凤,湖中长廊蜿蜒曲折,相印成趣,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兴村:一张蓝图绘新貌
“吃的讲营养,住的讲宽敞,玩的讲健康,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起村里的新变化,村支书胡锦银一脸自豪。
可6年前,槐树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山区贫困村。2011年,省台办工作队进驻该村开展帮扶工作。2015年,黄冈市检察院扶贫工作队进驻槐树村。工作队与村 “两委”达成共识,共绘村里发展蓝图——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走绿色发展之路。
驻村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同农户结对,手把手教,心贴心帮。工作队员长期吃住在村,他们不仅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外帮村里跑项目争资金,在内还亲临现场解决难题,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民生项目开工建设,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相继完工。
一股股“绿浪”不断拍打槐树村,一张强村富民的新蓝图悄然绘就,槐树村新农村建设的大幕由此正式拉开。
强村:一项产业助民富
行走在槐树村,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当属那大畈大畈的高产速生绿茶,提起它,村民无不欢喜:产业进了村,挣钱就在家门口。
2011年春天,槐树村人请省农科院的专家上山调研,结果让人振奋:槐树村田地土壤改良后,完全适合栽种绿茶,尤其适合栽种鄂茶一号新品种!这种茶产量高,生长快,品质好,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想干就要干,要干就快干。为开发茶叶基地,村干部外出招商,招来了汇康农业科技公司。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带头参加茶叶生产并推销茶叶。全村成片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两块高标准茶叶基地。基地排灌设施齐全,绕园道路通暢,景点布局合理,集茶叶采摘、旅游观光、景观拍照于一体,成为蕲北山区一流的农业观光园。
驻足于绿色的茶园,那一排排茶树已经成棚,满垅满畈的绿色直逼人的眼睛。“采摘的茶青送到茶叶加工厂可卖35元一斤,一亩可收入六七千元。”村干部陈敦新介绍说,“土地集中流转,公司统一经营,农户纯得净挣”的经营模式,深受村民喜爱。
村民陈重新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家里种了5亩田,过去种田时养一头耕牛,这样连养耕牛带种田,要2个壮劳力。全家勤扒苦做,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还搞不到一万块。土地流转后,流转收入净得2000元,帮工收入上万元,还腾出一人外出打工,全年收入6万元。
为让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槐树村积极探索“1+N”的发展新模式,即以茶叶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的蓬勃发展。这几年,村里的绿色种养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该村已培育大户25户,发展特色蔬菜100亩,发展山羊500只……
治村:一套机制促民乐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槐树村文化广场上霓虹灯闪烁,乐曲悠扬,妇女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喜爱锻炼的在健身广场挥洒汗水,喜爱散步的在景观水库边和长廊中蹓跶,而在与文化广场仅一墙之隔的农家书屋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村民或围坐在石桌旁下棋聊天,或流连于书架间看书读报。一动一静间,彰显出群众夜生活的精彩纷呈。
“以前农闲时节,村民聚在一起不是喝酒就是赌博,很容易滋生口角;而今,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文化品味高了,民风更淳朴了。”说起村民的变化,胡锦银一语道破,这源于我们大力推行的“党建+”模式。
“党建+”模式,就是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