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积玉口农民探索高岗旱地“虾稻共作”新模式


积玉口农民探索高岗旱地“虾稻共作”新模式    农村新报讯 十多年前,积玉口镇宝湾村时任党支部书记刘主权在自家稻田里养小龙虾获得成功,被潜江市授予“虾稻连作第一人”荣誉称号。五年前,积玉口镇凤蛟村农民宋洪云、高家红和王峰在自家的高岗旱地上搞“虾稻共作”试验,实现了高岗旱地“虾稻共作”的新突破,为全村村民趟开了一条致富路。镇党委书记刘平十分欣慰地说:“在小龙虾养殖方面,积玉口创造了多个第一,为全市乃至全省小龙虾产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有凌云志,自可摘桂冠

    凤蛟村紧邻借粮湖,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全村人均收入在积玉口镇一直垫底。2012年春,村民宋洪云、高家红和王峰决定改变家乡的穷面貌,在自家的高岗旱地上搞“虾稻共作”试验,为村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
    “要在高岗旱地试验‘虾稻共作’,这些人是不是疯了?”一些思想保守的村民说。
    “高岗旱地由于不可开深沟,起大垅,蓄大水而被视为水产养殖的禁区,这些人真是异想天开。”宋洪云他们仨在咨询水产养殖专家时得到的是“一盆冷水”。
    宋洪云他们仨偏不信邪,咬定一个字——“干”!
    凤蛟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岗旱地上,对梯田稻田的建设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怎样砌埂,怎样开沟,怎样蓄水,他们都是行家里手。可是今天,宋洪云他们仨搞的是“虾稻共作”,那用水量,那蓄水能力与种植水稻相隔十万八千里。那是一着失手,满盘皆输啊!
    为了切实保障“虾稻共作”试验用水,宋洪云他们仨不等不靠,不向上级要,索性自掏腰包,买来了机井器材,在20多亩“虾稻共作”试验田里打了3口机井。水的问题解决了,宋洪云他们仨吃了定心丸,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人勤春早,天道助勤

    奇迹出现了。2013年,宋洪云他们仨的高岗旱地“虾稻共作”试验成功了。20多亩虾稻双双获得大丰收,亩平纯收入3000多元,是过去凤蛟村种植水稻收入的4倍以上。
    宋洪云他们仨高岗旱地“虾稻共作”喜获成功,引起了镇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镇农办对宋洪云他们仨高岗旱地“虾稻共作”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并要求凤蛟村在全村进行推广。
    2014年春,凤蛟村党支部在全村大张旗鼓地宣传高岗旱地“虾稻共作”的成功经验和养殖技术,鼓励全村青壮年男女劳动力留在家里,携手创业,将高岗旱地“虾稻共作”搞成规模,搞出名堂。
    为了确保全村4000多亩高岗旱地“虾稻共作”的用水,凤蛟村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在借粮湖畔兴修大小泵站14座。另外,村里筹资在“虾稻共作”基地打机井24口,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各项准备。

    独花不是春,万花春满园

    “我们仨富了,带动大家一起富,这是我们的初衷,这个初衷不能忘。”宋洪云说。
    2014年春节一过,凤蛟村高岗旱地“虾稻共作”搞得红红火火,乡亲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宋洪云他们仨更忙了,全村350多户,4000多亩地,他们是手把手的指导,从筑埂、挖沟、灌水、蓄水、引苗、喂饵到水质监测,毫不保留,乡亲们个个打心眼里感谢他们。
    宋继权是凤蛟村的贫困户,他看到别人搞得风生水起,也产生了搞“虾稻共作”的念头。今年63岁的宋继权,一个花甲男人想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这也难得啊。宋继权的想法让高家红知道了,这个热心快肠的男子立马向宋继权表示:“坚决扶持”。
    宋继权在高家红的帮助下,5亩高岗旱地全部搞起了“虾稻共作”。两年过去了,宋继权真正脱贫了,他逢人就讲,高家红是他的大恩人。
    “我们村的高岗旱地小龙虾以上市早,质量好而闻名市内外,村民们就靠这一手,走上了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就拿第6小组为例,全组36户,就有31户全额付款购买了小轿车,比很多城里人还牛。截至5月20日,今年全组共创纯收入180万元,户平5万户。”该村村支书宋洪彪无比自豪地说。 (袁晶康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旱地 水稻 连作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