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盛夏,在城里劳动的乡亲


盛夏,在城里劳动的乡亲    农村新报讯 记者张静

    今夏,我省的梅雨和入伏无缝对接,城市直接进入“烧烤”模式。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骄阳下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建筑工人、送餐小哥、汽修工人……因为他们的挥汗如雨,人们享受着清凉的世界;因为他们的吃苦耐劳,人们拥有着舒适便利的生活;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造就了美丽的城市。
    近日,记者走近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记录这些农民工在高温下最真实的表情。

    建筑工人:汗水浇灌着希望

    16日下午4时30分,空气中涌动着滚滚热浪,马路上已经看不见几个行人。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一处工地上,37岁的张合发正忙着搅拌混凝土。他的身边是高高的铁架,开阔的工地上,施工人员或坐或站,在烈日的暴晒下毫无遮挡。
    张合发是十堰房县人,打工9年,现在他可以领一天270元的工资,“虽然累点,一个月下来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张合发介绍,近段时间天气太热了,工程进度受到影响。目前工期压得很紧,要把落下的进度赶上。“每天早上7点半到工地,一直干到晚上8点,中间最热的时候休息。”张合发说,他们尽量在早晚多做,错开高温。
    高温“烤”验着工程进度,汗水浇灌着施工现场。“地面塔材绑扎完成,开始起吊!”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工作指令,银白色的塔材在阳光映照下缓缓上升,机器的轰鸣声又给现场增添了几分热度。
    张合发和工友们的汗水滴在烈日下的钢板上,以肉眼可视的速度消失。“工地上会提供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张合发说,“累了就在旁边的阴暗处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不过睡不着。”
    张合发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孩子,大的读初中,小的读小学,“孩子们放暑假还没见过面呢,我想等工期结束就回家看看。”

    外卖小哥:一天有12个小时在路上

    17日上午10时半,武汉江汉商城路附近的美食广场,各家商户里挤满了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
    何林斌站在人群中,等待着商家出菜。来自监利的何林斌今年22岁,在“饿了么”干了一年半,他知道越是这样的天气,生意越好。
    整个中午,室外的最高温度一直都在刷新,何林斌来回穿梭在各家商户,汗水从始终没有摘下来过的安全帽里顺着脸颊流下,手里提的、保温箱内满是外卖。“上午10点就骑上‘小电驴’开始工作了,一直要送到下午2点。下午2点后,下午茶的订单又来了,下午5点到晚上9点是晚餐高峰,有时候晚上还会加个班送送夜宵,一天有12个小时都在路上。”何林斌说他每天过得可“充实了”。
    取完餐后,何林斌走到烈日下,穿上长袖外套,准备送餐,“其实防护得再好也没用,最热最晒的时候都在日头下面,一天要流几斤汗。”何林斌说。
    何林斌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为此他每天必须接到35单左右,每个月只能休息3天。“想要挣到7000块,必须全月无休才能做到。”
    何林斌说,在大城市里打拼,一开始是要吃点苦,“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汽修涂漆工:高温炙烤着意志

    20日上午,室外最高气温攀升至36℃,在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的某汽车修理厂,混杂着汽油味的热浪扑面而来。眼前所见的修车工们,个个汗流浃背,衣服和头发已经湿透。
    28岁的修理工钱志军,已经工作了11年,是一名资深的汽车涂漆工人。
    密不透风的烤漆房,又闷又热,“烤漆房的温度一般都在60℃到70℃,我们每天工作就像是蒸桑拿。”钱志军说,因为喷漆施工需要无尘的环境,不能让空气流动,所以烤漆房内没有电风扇和空调,还必须关闭门窗。
    钱志军拿起调制好的油漆,利用喷漆的专业工具,对汽车的受损部位进行喷涂。
    油漆的气味,高温的炙烤,厂内虽有数台大功率风扇不停运转,记者仍感到热浪滚滚,汗水不停流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热浪 梅雨 藿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