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22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荆楚田野立功


规模经营土地2686万亩 吸纳35.6万农民就业22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荆楚田野立功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通讯员张劲、马立兴)7日,监利县周老嘴镇火轮村的虾稻基地,田畴整齐,稻浪翻滚。家庭农场主孙成山站在田头话丰年:“382亩水稻,亩纯利润460元;86亩虾稻共作,亩纯收入2100元,今年总收入超过35万元。”
    12年前,孙成山在火轮村“捡”到70亩抛荒低湖田,平整后种稻,成立天易家庭农场。在不断学习推广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改良土壤等先进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孙成山的田越种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家庭农场规模发展到468亩,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如今,像天易家庭农场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更有效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日,在监利召开的全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场会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有超过22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跃在荆楚田野,共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686万亩。其中,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面积1038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22.9%,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面积1648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36.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加油助跑”。2016年,我省家庭农场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社社员较非社员收入增加20%,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426亿元,安置农民就业35.6万人。
    近年,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安排140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安排300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园区产业链。全省树立了家庭农场集约发展的“武汉经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华丰模式”、龙头企业带动的“福娃模式”、社会化服务带动的“双丰收模式”等一批创新典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增收 水稻 湖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