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里寻“百亿” 农村新报讯 记者方桐 通讯员向宏艳 周锐 喻淼
茶叶是鹤峰最大的产业,生态是鹤峰最大的资源。然而,长期以来,鹤峰茶没有擦亮生态牌,35万亩普通茶园,年综合产值近30亿元,亩均产值9000元左右,茶农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强县之基不强,富民之本难富,鹤峰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走茶叶“全域有机”之路,向有机要生机,创建“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努力打造“百亿茶产业”。
痛定思痛转有机
谋定而动冲百亿
鹤峰,深处武陵山腹地,危峰深壑阻挡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步伐。
茶叶一直是鹤峰县的支柱产业,全县22.3万人,有35万亩茶叶基地。90%的村、70%的农户种茶,农业产值近50%、农民收入的50%以上靠茶。
然而,国内市场普通茶叶渐趋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市场茶叶检测标准越来越严,茶叶外销形势日趋严峻。
主打名优茶、交通成本高的鹤峰,首当其冲。人均近1.5亩茶园,但2013年仍有7万多人生活贫困。鹤峰痛定思痛,决定发展有机茶,促茶叶提质增效。
谋定但不冒进。2013年,该县在有机茶发展意愿强烈的邬阳乡开展试点,由骑龙、金阳两家茶企带领茶农向有机茶转换,目前已初见成效。“1000亩按有机标准管理的茶园,今年加工了1.3万斤茶叶,卖了1200多万元,平均每亩产值1.2万元,明年的也已预订一空,亩均产值有望翻番;而6100亩普通茶园,加工了30多万斤名优茶,只卖了3000万元,每亩产值不到5000元。”鹤峰骑龙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郭国说。
同样尝到有机茶甜头的还有茶农。4年前,邬阳乡小园村村民蔡宏召种10亩茶园,一斤鲜叶卖一两元钱,一年搞不到2万元,茶叶卖出白菜价,家里因病因学被评为贫困户,他心里很不好受。2013年,他将茶园进行有机转换,“今年预计收入10万元,不仅能脱贫,还有望奔小康!”
邬阳茶的有机探索“一炮打响”。鹤峰决定全面释放生态优势,推进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茶叶“全域有机”之路。“茶叶强则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稳。”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鹤峰县委书记王小平说,推进“全域有机”茶叶是被迫的选择,是必然的选择,更是最好的选择。
政府引领舞龙头
企业带着农民干
“以前每年化肥要卖100多吨,除草剂要卖1000多瓶,但现在连维持正常经营都困难。”邬阳乡最大的农药化肥经销商聂季茂说。和聂季茂一样,鹤峰的农药化肥经销商正经历着阵痛。
有机茶对种植环境要求苛刻,至少需要三四年转换期。于鹤峰而言,首要任务是,按照有机标准改建茶园,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为此,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行生物防控技术;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与中茶所、省果茶办、州农科院合作,为有机茶发展提供技术和培训服务;每年将安排4000万元作为有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绕产业转,激发了企业发展有机茶的积极性。”鹤峰县茶叶局局长田智仁说,目前,全县有10家茶企发展有机茶,转换认证面积达7400亩,三年内要达到10万亩。
舞起龙头,带动茶农。“公司与1400户茶农签订合同,涉及茶园7100亩,公司每亩每年给200元租金、200斤有机肥,并提供粘虫板、杀虫灯、绿化树和技术服务。三年后,鲜叶收购价增至80元/斤。前提是,不准施用化肥、农药。”郭国说。
不能施用农药,茶园里的草全靠手拔,不少茶农有怨言。为降低茶农的劳动强度,政府和企业想了不少办法,在茶垄里种植“茶肥1号”就是其中一种。“茶肥1号”含氮量高、再生能力强,改土、培肥、保墒效果明显,关键是它能有效控制其他杂草生长,而且收割容易。”该县茶叶局高级农艺师周长辉介绍,目前已在9个乡镇试种。
“有机意识”入人心
茶农自觉护商机
发展有机茶,不仅要管好茶园内部,还要管控周边环境。发展“全域有机”茶,更是意味着,有茶叶的地方,都需要按照有机标准去转换。但总有一些茶农,因各种原因不愿意转换,怎么办?“农民有自主生产经营的权利,政府和企业只能通过利益引导、思想劝导来改变茶农的种植习惯,通过茶园流转、生产帮扶等手段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邬阳乡党委书记党委书记汪娟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