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花朝美景入画来


花朝美景入画来——新洲罗杨村巧借民俗传说发展乡村旅游记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朱萍 胡胜芳 通讯员 高建斌 施刚英 陈晓珊

    罗杨村是一片“飞地”,行政上属于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地域却插入麻城市铁门乡境内。
    6年前,这里还是满目荒野,十分凋敝,如今却“无中生有”建成花朝河湾景区,入选武汉市“十大美丽乡村”。
    短短几年,这里发生了什么?近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实地踏访,感受罗杨村之变。

    民俗景区 花香满园

    12月5日,沐浴着初冬的暖阳,花朝河湾景区游客如织。被鲜花簇拥的罗杨村,掩映在成荫绿树间的特色民居群,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装点的乡村民居,仿佛置身丹青水墨之中。“我们这里是武汉市‘十大美丽乡村’。”漫步在景区内,罗杨村党支部书记罗治金骄傲地向我们介绍,传说中,这里是花神的诞生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是花神生日,当地人在此祭祀花神,湖面泛舟、夜放河灯,祈福风调雨顺,这便有了鄂东地区盛行的花朝节。
    今年国庆前正式开张花朝河湾景区,目前已投入1.5亿元,以“花朝文化”为基础,将花神文化和情缘文化相结合,打造占地3500亩的由花神岛、房车露营、天香居、花朝民俗村和农耕习俗互动区等组成的大型花朝文化园区。“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在此游玩赏花,近距离接触不同类型的花仙子雕像。”
    移步换景间,桂花琴园、荷花雅园、紫薇静园、桃花媒园、栀子馨园,让人目不暇接。在花朝民俗村,原有的农家村庄已经被打造成古树参天、翠竹环绕、花丛簇拥的“花神幼时居所”……

    能人治村 带来巨变

    几年前罗杨村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在村委会,农村新报全媒记者看到了三年前的罗杨村旧照,荒野破落,村庄凋敝,哪有今日的景象?“这都是多亏了罗书记带领我们干啊!”谈起现在的变化,村民们异口同声。
    村民口中的罗书记,是今年51岁的罗治金,罗杨村最早外出打工、村里最早富起来的村民。
    年轻时,因无钱继续学业,他读完高中就来到了武汉工地打工。有知识,能看图纸,又特别能吃苦,19岁就当了包工头。他从村里带出20多名小伙子到工地当学徒,后来这些人成为建筑行业的技术骨干。
    2011年,罗杨村换届选举。乡亲们都盼着有能人回来当“领头雁”,大家把目光投向了罗治金。罗治金不负众望,接过了村支书重担。
    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罗治金马不停蹄做了三件事:兴修水利,挖塘,修U型渠,解决耕地灌溉难题;引进园林公司开发荒山种植苗木花卉;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养鸡、养鱼专业户,成立专业合作社。
    新洲区农委主任叶建华介绍,罗杨村这几年发生巨变,罗治金带领的村两委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来,他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筹措和垫付资金的方式,建成了新农村108户;道路、绿化带、上下水管网等基础高施共计投资1500万元;配套设施、广场,太阳能路灯、射灯、村“五务合一”办公场地、便民超市等投入500万元;硬化道路8公里,单行线改为双向车道,共计投入120万元;电网改造新增了台区5座。
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
“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得找个可以长久发展的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罗治金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思谋起长远发展。
    山水条件一般,没矿没厂没资源,如何发展产业?
    罗治金想到罗杨村是花神的诞生地的传说,何不借此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个百花绽放、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景区?此言一出,大家赞同。
    村里迅速行动,外出招商引资,成功引来武汉市三色天香公司,共同打造了花朝河湾生态旅游园区。该村及周边地区280余户农民共出让土地3500余亩,建成一个集生态观光、花卉苗木生产、水产养殖、水果采摘、青少年科教、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实体。“景区9月底建成开放,为村民带来多重收益。”罗治金算起了细账:村民土地流转每亩每年收益400元;村里还跟三色天香公司合作,将旅游盈利抽取20%,用于改善村民福利;景区安排500名村民就业,从事植树、施肥、除草、环卫等工作,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我老伴在家种点自留菜地,景区客人还来买我们种的农产品,日子比以前强多了!”正在景区除草的55岁村民周文学脸上笑开了花,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景区打工,负责养护花花草草,月收入3000元,租出去的10亩地每年还能拿到4000元土地流转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油茶 除草 荷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