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图文:走生态发展之路  鱼肥味美人欢笑


图文:走生态发展之路  鱼肥味美人欢笑——洪湖水产高质量发展侧记之一    农村新报讯 洪湖是全国著名的水产之都,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水质优良,具有发展生态水产的天然优势。但随着人们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也面临着水产进一步提质增效的考验。
    洪湖水产如何提高发展质量?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天然资源,推广新的现代养殖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养殖户生态养殖,从追求产量到追求产值,从追求速度到追求品质,实现了洪湖水产质的飞跃。

  政府引导 
  唱响“生态”之歌
    过量投肥、投饲、投药,一味追求产量,养殖水体污染,养殖效益下滑,水产养殖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如何突围?洪湖水产人响亮地提出了生态养殖新理念。
    生态养殖,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为此,洪湖市妙招连连,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推进举措。
    多方争取政策支持,为生态养殖注入“兴奋剂”。洪湖市水产局局长李贤琼介绍,2017年,市政府投入600万元,对连片规模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每亩给予200-300元奖补,建成了汊河雄丰千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黄家口巴咀湖千亩虾稻连作基地、万全海恒千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等板块基地。洪湖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每个村集中连片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实行规模化经营。
    强大技术支持,解除生态养殖后顾之忧。该市水产部门实施了“百名渔技进百村”工程,选定100名养殖土专家,组建水产科技基层服务团队,服务广大养殖户;依托乡镇水产服务中心,在滨湖、小港等地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定期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更新渔民养殖观念;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依托市乡两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对每个乡镇、村组、基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据统计,一年来,全市举办各类水产技术培训50余次,培训渔民2万余人次。
    市水产局常年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水质检测,以保证生态养殖出实效。先后配合长江研究所、白鳍豚保护处监测长江新螺段水环境变化情况,设采集点近50个,监测指标30多个,还建立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覆盖了全市15家水产品交易中心。

  因地制宜 
  推广生态养殖新模式
    市水产局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革新,因地制宜推广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才是让“生态”理念落地、助农增收的关键所在。
    针对养蟹区域,以滨湖、万全、小港等地为中心,整体推进河蟹“3+5”生态养殖模式,还在养蟹区创新和完善紫薯养紫蟹、蟹池种菜等高效模式。
    针对稻区,利用水稻和虾、鳖等生长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农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以螺山、汊河、瞿家湾等地为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稻渔双丰收;依托螺山虾稻连作基地,突破性发展小龙虾苗种产业。
    针对莲区,推广藕(带)鱼、莲虾等种养模式。以万全、汊河为中心,推广藕(带)鱼种养面积达2万亩。以大同、乌林等地为主,发展虾莲共作近万亩。指导雄丰、巴咀湖等7家养殖基地创建部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
    针对专养鱼塘,推广种菜、种草等种青养鱼模式。以六合公司、峰口为重点,开展流道养鱼试验示范。
    这些因地制宜的生态养殖模式,得到养殖户的普遍认可。如今,在洪湖,生态养殖模式达数十种。李贤琼说,目前全市生态健康养殖面积达88万亩,覆盖率达90%。

  提质增效 
  生态养殖蔚然成风
  “吃起来非常甘甜,3两以上的螃蟹居多,大的有5两多。”万全镇黄丝村2000多亩螃蟹采用“3+5”技术养殖河蟹,品质大为提高,效益可观。村支书谢靖深切地感受到新的养殖模式带来的好处。“青背,腹白,个大,味美,价格还高。5两多一个的,卖到了200元一只。”
    “2017年合作社1000亩稻虾,单季产值达到7000多元,收益是传统种稻的5倍。”汊河镇雄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友雄发自内心地感谢市水产局的支持和引导,让合作社成功转型综合种养模式。尝到生态种养甜头的他,今年决定稀养助长,不追求产量,追求品质和产值。他改造了部分虾稻田,将0.8米深的沟,加深到1.2米。还拿出30亩稻田,与大棚育苗配套,摸索再生稻-虾新模式,以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产品 水稻 养殖基地 连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