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黄梅推广生态种养闯出致富新路


黄梅推广生态种养闯出致富新路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讯(记者胡胜芳、吕博林、通讯员吴句兵、范美林)“稻田适量投放螺蚌,可以为小龙虾提供天然饵料,净化水质,但数量过多会造成危害……”3月23日,黄梅县濯港镇文化大礼堂座无虚席,300多名农民正聚精会神,听水产专家讲解虾稻鱼共作种养技术。
    夏圩村的夏艳成认真做着笔记,不时和邻座耳语几句。他们村来了15人,都是去年才开始虾稻鱼共作,“前年,村主任王国利带头共作300亩,当年就获利近90万元。”在这之前,村里都是种植普通水稻,现在全村30户村民,2000多亩地,全部进行虾稻鱼共作。“认真听专家讲课,科学种养,今年的收入还可以更高一点。”徐柳村的刘胡祥,2015年开始种养虾稻,前两年每年收入约3万多元,去年收入达到近8万元。
    为鼓励农民积极开展高产高效、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稻田新型生态种养模式,黄梅县先后出台了土地流转、信贷、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并将稻田综合种养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绩效考核范畴,鼓励乡镇和部门一起支持壮大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同时对各部门的省级现代渔业、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和新农村建设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科学整合,扶持引导企业和农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豆浆可是虾苗最喜欢、最有营养的人工饵料。”聊起虾稻共作,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文明侃侃而谈。“虾吃掉田里的虫子,保护水稻成长;虾的粪便成为水稻生长所需的肥料,田里根本就不需像从前那样撒化肥、喷农药。虾稻共作,绿色生态环保、收益大,每亩水稻产量高达1000余斤,还省了过去每亩100斤化肥、150元的农药成本,虾的品质就不用说了,抢手货。”
    让纪文明尤其自豪的,在公司的示范带动下,濯港镇12.66万亩水田,已经有4万多亩进行虾稻共作,其中规模50亩以上的有700多户。纪文明告诉记者,今年虾稻共作面积将新增4万亩。
    农药化肥少用甚至零使用,生态效益明显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濯港镇的稻虾鱼共作是一个缩影。黄梅是全省水产大县和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全县总水域面积36万亩,适宜发展稻田种养的低湖田有40万亩。目前,该县已开发虾稻鱼共作面积24.6余万亩,较单一种粮增加纯收入5亿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化肥 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