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桃树岭上“铁娘子”


桃树岭上“铁娘子”——蕲春梅湘云返乡创业的故事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戴蕾 通讯员 张吉瑜 毕传高

  “梅姐,这地方真好,空气清新,青山绿水。”5月6日,深圳的李女士与北京、上海等地12名网友相邀,慕名来到蕲春县青石镇桃树岭赏高山风光,品湘云野生茶,体验栽铁皮石斛的乐趣。年过半百的梅湘云与姐妹们欢乐的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一篇网文,引来300万元投资

    老家在青石镇大屋村的梅湘云,外嫁到黄石市30多年。在她心底总有一小块角落,存放着对家乡的眷念。
    2013年的一次偶然,她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期介绍蕲艾养生的《乡约蕲春》节目,让从事健康保健生意的梅湘云激动不已,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14年,梅湘云与丈夫来到大屋村桃树岭。山上杂草丛生,再也不是儿时记忆中郁郁葱葱的模样。梅湘云暗下决心,定让桃树岭绿树重现。
    在大家的质疑和担忧中,梅湘云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毅然与大屋村签订合同,取得3000多亩荒山荒地50年的经营权。
    2015年,梅湘云的创业遇到了重重困难,最大的问题便是荒山开发投入太大,资金短缺。满怀创业梦想的梅湘云奋笔疾书,一篇《谁和我一起建设美丽的家乡》的文章在她的朋友圈中流传开来。熟悉和了解梅湘云的朋友,被她热爱家乡的情怀感动,纷纷主动与梅湘云携手,共同注资 300万元,湘云种养合作社在大屋村成立。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条山路,花去了百余万积蓄

    桃树岭灌木和杂草丛生,连一条路都没有,上山成了最大的问题。
    梅湘云拿出100多万元积蓄,决心从山脚红色旅游路到海拔400米的桃树岭,拉通一条全长3公里的道路。
    面对梅湘云即将开展的“壮举”,村里的好心人都劝她说:“往山上修一条路,又没有明显的效益,你莫把夫妻俩做几十年生意赚的一点钱打了水漂!”
    可在梅湘云看来,不拉通到桃树岭的路,自己所有梦想都是空谈。
    她找来挖机师傅,还请来了乡邻们参与劳动。考虑到这个工程极具“风险性”,连挖机师傅都和梅湘云有约在先,不管这条路将来是不是有效益,但是挖路的工钱,必须3天一结算。
    梅湘云非常理解挖机师傅的担忧,每天师傅一下工,都当场结算当天的工钱。7个多月里,仅挖机费用一项,她就投入了80多万元。
    200多天后,一条通往桃树岭的山路基本成型。

    一座荒山,终于变成了金山

    桃树岭海拔400多米,地处北纬30度,又是大别山余脉,非常适合种植铁皮石斛。为学习铁皮石斛的栽培技术,2015年,梅湘云专程到安徽霍山参加铁皮石斛栽培技术培训。去年,在武汉举行的全省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她带去的枫斗铁皮石斛,卖出了1.2万元一斤的高价。
    三年的风餐露宿,终于苦尽甘来。目前,梅湘云种植有机稻200亩、铁皮石斛200亩、油茶500亩、湿地松1400亩、桃园200亩,散养土鸡5000只,农产品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利润80万元。一个集种植养殖、林业绿化美化、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雏形初现。
    大屋村30多户农民长期在种养基地做活。60多岁的王国胜老人,帮梅湘云合作社耕田、种树、育艾,每年能挣到1万多元。做短工的贫困户在桃树岭上栽树、施肥、养护果木,每天可以获得100~150元的报酬。贫困户参与基地建设,在山上栽种2000多亩树木,累计收入50多万元。
    俯瞰桃树岭满山的铁皮石斛、各种果木、林木和药材,梅湘云自豪地说:“我要沿着自己规划的路继续走下去,把荒山变成金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斛 灌木 油茶 湿地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