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每个贫困户都有立身之才


让每个贫困户都有立身之才——远安县教育扶贫工作侧记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朱萍 文凯 通讯员 黄海涛

    编者按:
    8月7日,省政府发文确认远安县已经通过省级核查,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湖北首个摘帽的省定贫困县。
    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以来,远安坚持“扶贫先扶智”理念,从扶物、扶智、扶志、扶技等多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扶贫网络,从根本上为远安如期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收获满满的脱贫路

    “今年种了六千袋香菇,现在天气热,每天早晚得揭棚盖棚。这可是我脱贫的宝贝,得照顾好啰!”8月10日一大早,刚从菇棚回来的茅坪场镇晓坪村村民蔡丛佳对记者说。
    今年60岁的蔡丛佳,去年底刚摘掉贫困户“帽子”。他早年因工致残,失去了一只胳膊,12年前爱人又因车祸去世,他既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还要供儿子上学,主要依靠香菇种植艰难维持家庭开支。但由于不懂技术,种了上十年香菇都没能赚到钱。
    正当蔡丛佳心灰意冷时,远安县实施的“教育扶贫万人成长成才工程”,给他带来了希望。2017年5月,他参加了食用菌技术培训班,系统掌握香菇栽培和管理技术后,当年种植四千袋香菇,收入达1.6万元,一举脱贫。
    鸣凤镇花园村九组贫困户季万财,去年也靠学技术脱了贫。因为父亲长年瘫痪,季万财过去一直靠低保、残疾补贴艰难度日。2016年9月,季万财参加镇农民学校的肉牛养殖培训班后,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养了20多头黄牛,去年卖出4头,收入近3万元。“不只是摘掉了穷帽,还充实了脑袋呢。这黄牛越长越大,信心也更足了,去年底我又养了30多只山羊。”季万财高兴地说。

    学啥有啥的免费大课堂

    依托各龙头企业、乡镇农民学校、合作社培训班、农村田间学校,以及定期的“大篷车”流动培训送学进村,这些遍布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培训,让贫困户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而对于想学得一门手艺,增加务工收入的贫困户,选择也非常多。不管年龄大小、学历高低,只要有培训意愿,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学习机会。在远安县就业技能培训中心,记者看到,叉车、电焊、电工、家政、月嫂等培训班一应俱全。

   “培训全部免费,时间短的三五天,长的两三个月,除了农业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有就业技能、创业技能、农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套餐,贫困群众可根据时间、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点菜’。”远安县就业局副局长谭春梅告诉记者,学习期间,每名贫困学员还有150元/天的补贴费。“每月还举办专场招聘会,让学员能够第一时间上岗工作。”
    36岁的河口乡落星村村民张铁生,为了照顾残疾的父亲和患病的妻子,春节后没有再外出打工。为方便在家门口挣钱,今年1月张铁生参加了焊工培训班,5月刚毕业就找到了工作。“技术越熟练,工钱也会慢慢涨,现在一天至少收入200块,不比外面差。”现在,张铁生正在武陵峡风景区参与滑索栈道施工,同期毕业的几个学员也和他一起。

    一次走访引发的扶贫思考

    “扶贫必扶智、扶志,只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能做到真脱贫、不返贫。”远安县委书记张立新感触颇深。
    2016年底,张立新在旧县镇石桥坪村贫困户梁学梅家中走访时了解到,老人的孙子初中毕业后在广东打工,没学历、没技术,一年上头挣不到钱,她很是着急。临走时,梁学梅拉着张立新的手说,“张书记,我就怕我孙子以后又是你们的扶贫对象。”
    梁学梅的一席话,让远安更坚定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该县统计后发现,全县贫困人口2.3426万人,初中以上学历仅占6%,贫困劳动力1.1369万人,有技能的仅占1.2%,缺志、缺智、缺技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最大障碍。
    脱贫攻坚,如何治本?针对这一情况,远安迅速启动“教育扶贫万人成长成才工程”,针对在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扶智扶心“双扶”项目,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双提升”项目,不惜代价让贫困学生以“学”成才实现高质量就业,不遗余力让贫困劳动力以“技”成才实现增收性就业,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傍身之才、立身之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贫困学生 香菇 黄牛 食用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