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真情入户解民难


真情入户解民难——丹江口市“足印农家”扶贫记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周玉娟 张朝锋

    沉下身子,到扶贫一线去。自开展“足印农家·户户走到”专项行动以来,丹江口市18个工作团、194个驻村工作队、538名工作队员脱产驻村,7432名干部包户,为贫困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将“扶真贫、真扶贫”的誓言写在了田间地头。
    连日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踏访丹江口山村,记录“足印农家”扶贫故事。

  一次走心的走访

    8月15日,天微亮,习家店镇习家庄扶贫安置点,棒球加工作坊老板孙贵英早早开门,20多名贫困户陆续赶来缝制棒球,还有更多人领料回家加工。“真想不到,我的小作坊能招到这么多人,再多的订单我也敢接了。”几年前,孙贵英就纳入了贫困户,但始终没摘掉帽子,现在她终于看到了希望。
    孙贵英的变化,始于丹江口市委常委、习家店镇党委书记苏云辉的一次走访。
    今年3月,听说瓦房槽村贫困户孙贵英在集镇开了一家扶贫作坊,苏云辉便上门走访。“不到10平方米,只有五六个工人,很难招到人。”
    能不能把作坊搬到习家庄安置点?那里有2000多名贫困户,但缺少脱贫致富产业。当即,苏云辉向孙贵英承诺,免费提供100平方米场地,还按照带动贫困户就业情况给予奖励。
    搬到安置点后,孙贵英的作坊越做越大,4个月时间累计用工近100人。“一次深入的走访,可以为贫困户解决很多难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苏云辉感触颇深。
    2016年底,丹江口市开展领导干部“足印农家·户户走到”专项行动,要求市乡两级主要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了解实情、交流感情、疏导情绪、宣讲政策、解决问题,确保每户群众一年能见到走访干部3次以上。“哪怕再偏远的山村,再分散的贫困户,也要一村不漏、一户不掉。”十堰市委常委、丹江口市委书记孙咏平介绍,该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包户干部已走访20个乡镇(林区)、194个村、3万余户贫困户,他们走村入户支招产业扶贫,用金点子铺就脱贫路。今年,全市贫困户改造低产柑橘园3万亩,改造低产核桃园8300亩,新建标准化茶园4000亩;已建成254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7000余人。(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让及时雨及时落地

  “原来领不到教育扶贫补助,现在直接打到银行卡,我们省心多了。”8月16日,提起扶贫干部,大沟林区油瓶观村贫困户段马兰不由竖起大拇指。
    段马兰长期在十堰城区打工,大儿子在武汉读大学,小儿子跟在她身边上小学。按照政策,她的两个儿子每年分别可享受3000元、1000元教育补贴。
    因常年在外,段马兰不清楚相关政策,直到扶贫干部和村支书赶到十堰城区走访,及时为她补上漏发的补贴。
    原来,以前的扶贫教育补助都是由学生家长到户籍所在地,打印贫困信息系统截图,交给学校,再由学校收集上报至教育局,集中发放补助。2016年,段马兰就开具了截图,但两个儿子都在外地上学,因中间环节衔接不完善等原因,没有领到补助。
    教育扶贫资金漏发不是个例,不少进村走访干部都了解到了这个问题,并集中汇总到市扶贫攻坚指挥部。随后,该市安排扶贫干部对贫困户教育补助落实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所有贫困户教育扶贫资金发放情况。“从今年开始,贫困学生提供学籍证明,交给户籍所在村,由村收集、乡镇汇总上报教育主管部门,补助款下拨乡镇财政所,通过银行转账直接打到家长账户。”丹江口市扶贫办副主任王世保说,变“由上至下”为“由下到上”,确保及时雨及时落地。截至目前,该市已为4500名漏发的贫困学生补发了教育补贴。“足印农家,就是要紧盯深度贫困镇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短板,紧盯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丹江口市市长李翔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让1.98万户6.92万贫困群众斩断了“穷根”,但还有1.03万户2.86万人仍未摘帽。“领导干部要冲锋在前,以作风攻坚推动脱贫攻坚,做到身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确保今年实现全市脱贫摘帽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贫困学生 柑橘 田间地头 核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