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猪周期”怎么破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猪肉价格周期性的暴涨暴跌不仅让行业为之苦恼,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由于猪肉行业是国内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想要破解“猪周期”,一方面需要顺应市场规律,顺势而为;另一方面需要继续鼓励规模化养殖、完善养殖户补贴、提供预警信号,并整合规模以上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使得信息的采集更广、更多。

    破局“猪周期”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施策,社会共治,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市场规律的试验场

    “破解‘猪周期’,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相关人士说,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对于猪肉行业来说,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该如何定义?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又应如何体现?生猪市场作为一个完全竞争的领域,破解“猪周期”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场。

    “尊重市场的作用,先要了解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周振表示,回顾过去多年我国“猪周期”可以发现,虽然历次周期中掺杂了气候、疫情、政策变化等各种不同的外在干扰因素,但猪肉市场仍然保持了其自有规律,即三至四年一个周期,上涨周期略短,下降周期略长,这是由全国范围生猪养殖产业结构以及市场供求现状决定的。

    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就是要尊重市场的调节机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生猪价格下降,国家对养殖户实行补贴,养殖户受到鼓励,不但不削减产能,部分养殖户反而加量购买,结果加剧了供大于求的行情。”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

    经调研发现,目前与生猪养殖和猪肉市场监管服务相关的多个部门,均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应对本轮“猪周期”的第一原则。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认为,价格作为市场信号,是最好的预警。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下调,会看到管理不善、经营能力较低、资金实力较差的一些中小型养殖户退出市场。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习臻表示,政府部门要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对正常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对于猪肉价格的异常和剧烈的波动也要防范。以政策性引导代替显性直接干预,实际上是政府的“治本”手段。

    李习臻认为,应对“猪周期”,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猪价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既要考虑养殖户的利益,也要照顾消费者的利益,两者不可偏废,未来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应对机制,减少剧烈波动对生产、流通、消费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此类举措已经开始实施,比如2018年3月,商务部就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机构开展了1万吨冻猪肉收储工作,对稳定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力求保障养殖户利益。

    加速产业升级“小生产”和“大市场”是生猪行业的真实写照和主要矛盾,也是形成国内“猪周期”的主要原因。

    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中小养殖户进入的门槛比较低,生产有一定盲目性,加之无法充分利用、准确判断市场信息,一旦生猪行情合适,便一哄而上、跟风扩张,一旦无利可图,常常又恐慌性退出,造成猪肉产量大起大落。

    “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深入推进生猪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上下功夫。”李习臻说。

    治标的同时也要治本。除了在猪肉价格剧烈波动时采取短期的应对机制外,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长远的机制建设上平抑猪肉价格波动,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推动规模化养殖是生猪行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周振表示,一方面,要为中等规模养殖主体创造良好的税收、金融、用地等政策环境,助推中小规模占主导的生产结构向大规模占主导的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要创新规模化发展形式,推进“公司+农户”合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养殖主体签订生猪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规模化养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数据 肉类 管理不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