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丽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本报特邀请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以及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董红敏、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卢昌艾,对《技术指南》进行详细解读。
记者:制定《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有哪些重要意义?
马有祥:我国畜禽粪污每年产生量约38亿吨,其中氮养分含量1350万吨,磷养分含量510万吨,养分含量相当于我国化肥年产量的27%。到目前为止,畜禽粪污还有40%没有有效利用,既产生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是资源浪费。如果将这些畜禽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变为粪肥,就近就地利用,既解决耕地有机质提升的问题,又解决了粪污的出路问题。
《技术指南》按照以地定畜、种养平衡的原则,从畜禽粪污养分供给和土壤粪肥养分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畜禽存栏量、作物产量、土地面积的换算方法,是畜禽粪污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技术指南》是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一方面,部分畜牧大县,畜禽存栏量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需要积极引导,逐步调减养殖数量。另一方面,承接畜牧业转移的区域,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技术指南》是加强规模养殖场技术指导的重要依据。畜牧部门要按照《技术指南》要求,指导规模养殖场配套相应粪污消纳用地,科学合理施用粪肥。
记者:《技术指南》有哪些特点呢?马有祥:《技术指南》是综合考虑养殖和种植两个阶段的多个影响因素制定的,有三个特点。
第一,理念有创新。在《技术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参考发达国家养分综合管理的思路,首次提出了以畜禽粪污养分为基础的猪当量概念,根据不同畜种粪污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统一确定猪当量折算系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规模养殖场配套土地面积测算,以氮养分供给和需求为基础测算,对于特殊区域,以磷养分供给和需求为基础测算。
第二,数据科学准确。《技术指南》应用的主要技术参数,都是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多年研究的结果,其中单位猪当量养分产生量、供给量等数据来源于专家实地监测结果,单位作物产量养分需求量等数据也都采用了最新研究成果。考虑到植物养分50%以上来自于土壤,不同土壤需要的养分量不同,《技术指南》根据氮磷含量将土壤划分为三个等级,并给出了相应的施肥比例。
第三,测算方法务实。《技术指南》对一些重要参数给出了通用数值,也允许各地根据实测值进行适当调整,有利于提高测算的准确性。例如,在常规处理方式下,如果仅将肥水就地利用,以氮为基础测算,1亩大田作物可以承载猪当量2~5个;如果对肥水进行了深度处理,承载的猪当量可以达到几十个。
记者:《技术指南》的发布,让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有了依据。能介绍一下《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测算方法吗?
董红敏:《技术指南》适用于粪肥还田利用,不包括污水达标排放和作为灌溉用水的情况。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关于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主要是用来测算一定区域范围内最多畜禽存栏量,用猪当量来表示。具体方法是根据区域作物种植类型和总产量,测算区域植物养分需求量;然后根据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粪肥替代化肥比例等参数,测算区域粪肥养分需求量,推算出区域内最大存栏猪当量。如果实际养殖量超过最大存栏猪当量,需要适当调减存栏量。
二是关于规模养殖场配套土地面积测算。主要是用来测算一个规模养殖场需要配套的粪污消纳用地面积。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养殖场存栏量和粪污收集处理方式,测算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其次,根据养殖场配套土地种植的作物类型和种植制度(如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含量和粪肥替代化肥比例等情况,测算单位土地粪肥养分需求量。最后,将养殖场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除以单位土地粪肥养分需求量得到需要配套的土地面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时应扣除委托第三方处理或对外销售的部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2-04/13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