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庐江:稻鸭共养闯出生态种养新路


    赵德斌

    稻田是鸭子的“工作场所”,鸭子给种粮大户“打工”。农民种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是请鸭子来“帮忙”……这就是“稻鸭共养”新技术。

    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中,大力推广“稻鸭共养”生态农业模式,“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鸭兼作的模式让绿色稻米和生态土鸭卖出好价钱,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10只鸭子“打理”1亩水稻田

    在庐江县泥河镇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千亩稻鸭种养示范基地,每10亩左右的水稻田边不仅设置了防护网,还搭设了木棚,不少鸭子在田间穿梭。

    “呱呱呱……”稻田里,不时传来鸭子一阵阵叫声。“别看这些鸭子玩得不亦乐乎,其实它们是在‘工作’呢!”示范基地负责人丁昌兵说。

    丁昌兵告诉笔者,目前每亩稻田放养了10只以上媒鸭,从雏鸭开始放到稻田,“在水稻抽穗期,为防止鸭子吃稻谷,将赶鸭上田,再换一批够不着稻穗的小鸭子。”

    据丁昌兵介绍,鸭子一进田就开始“工作”,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共长,不停地穿行、觅食,为水稻除去杂草和害虫。而鸭粪排入稻田中,又被水稻吸收利用,成为对水稻生长极好的有机肥,达到了互利共生、高产高效、无污染的理想种养模式。

    “‘稻鸭共养’确实好,不仅水稻不用打农药,鸭子的饲料问题也解决了。”丁昌兵说,“从这段时间看,效果不错,水稻没打一点儿农药,但长势却非常好。”

    “不仅生产出来的水稻好,就连鸭子也长得好。”庐江县农委高级兽医师徐文明说,“稻鸭共养”既能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又提高了鸭子的附加值,因为是生态养殖,稻田里养的鸭子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而且价格比普通鸭子要高。

    泥河镇农技站站长朱强国称,“稻鸭共养”为泥河镇开拓了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接下来,镇农技部门将设法让更多的群众掌握“稻鸭共养”技术,逐渐扩大形成新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让更多的种粮农民增加收益。

    全县推广种养规模达2.1万亩

    泥河镇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稻鸭种养示范基地只是庐江县“稻鸭共养”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最近几年,针对圩区传统耕作模式投入大、效益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的局面,庐江县不断探索创建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稻鸭共养”技术就是一项有益尝试。

    积极转变种植方式,大力示范“稻鸭共养”模式。庐江县以前种植方式多以稻麦两熟为主,每亩收益总体不高。从增加种植收益角度出发,该县积极创新种植方式,大胆探索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经过几年发展,稻鸭综合种养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全县“稻鸭共养”规模已达2.1万亩,饲养媒鸭2.5万多只。

    有效助推减肥减药,促进生态绿色发展。庐江县“稻鸭共养”大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丰富的食物,两者互利共生。在稻田有限的生态空间里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促进了生态绿色协调发展。

    全力创建绿色品牌,大幅提升质量和效益。庐江县选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采用“稻鸭共养”模式,生产出安全优质稻谷。同时通过自行加工、包装和销售,延长了水稻产业链。该县生产的中档大米主要以优惠方式销售给当地村居民。中高端大米主要销售合肥及周边地区消费水平较高的客户群体,总体上供不应求。

    绿色的水稻田里,鸭子在水中追逐、嬉戏、捕食……“稻鸭共养”立体生态链模式,当前已成为庐江县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的别样风景。

    当地农民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庐江县泥河镇农机站站长许春林介绍,对于农户来说,“稻鸭共养”免去了农药、化肥等费用,还能收获味道鲜美的生态土鸭。“经估算,采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每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600元以上,是普通种养模式的4倍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大米 农民增收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