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村信贷需求


       日前,央行和银监会在河南省商丘市联合召开了“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传出的信息显示,我国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试点地区的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农村的金融品种,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说:“试点地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在全国全面开展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积累了有效的实践经验。金融部门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农业兴百业兴,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取代,它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任务,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这是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高度关注农村金融问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今年初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做好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工作。我们看到,一系列政策方针无一不是要求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这大大提振了金融机构服务好“三农”的信心。

  近年来,金融主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2008年10月,央行和银监会共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在全国9省市开展创新试点,其目的就是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三农”金融需求,支持我国村建设。开展试点工作一年多来,试点地区各级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共同建立了有效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和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了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三农”贷款投放明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扩大,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末,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本外币余额8.8万亿元,同比增长29.1%,比上年末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试点地区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本外币余额2.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元,余额占全国涉农贷款的24.7%。全国林权抵押贷款141亿元,占全部林业贷款的15.6%。试点地区发放“惠农卡”1203万张,占全国“惠农卡”发卡量的36%,惠及农户96.2万户。截至2009年12月末,试点县、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同比增长34.13%,高于九省涉农贷款和全口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幅度。

  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试点地区金融机构立足不同客户群体,创新信贷产品和利率定价模式,积极创新探索出多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如“龙头企业+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银行(信用社)+保险+农户”、“担保公司+农户”、“订单+农户”和“农户联保”等等,深受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欢迎,也让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尝到了甜头,实现各方“多赢”。同时,担保中心担保、林权抵押、农村动产抵押、企业经营权质押、发明专利权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押、回乡创业等多种贷款新品种也在试点地区运作、推广。

  尽管如此,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迅速扩张,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缓解农村和农民贷款难、支持社会主义村建设、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金融机构要注重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要发挥信贷资金杠杆作用,积极支持和促进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工作会议 复制 品种 林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