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八十多公里岸线在滨湖区,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这里百分之六十农业面积种植无公害
新华报业网讯 周末,走近无锡滨湖区太湖沿岸的十八里湾,临时停车带上的私家车停了足足3公里长,在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上,一家一家的小帐篷支起来,烧烤架周围大人、小孩在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和清澈的湖水。
几年前,十八里湾是名副其实的臭湾,沿湖农药、氮肥排放加速蓝藻爆发让这里成为太湖最臭的一段。2007年5月,因太湖蓝藻爆发而导致的供水危机成为滨湖人心头之痛,也成为滨湖人立志改变发展模式的动力之源。
短短两年间,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无锡市茶研所,南农大女硕士梅菊芬正在对茶叶DNA进行提取。记者看到,一个烧杯里像清水一样的东西,被放进一台特殊机器里,按动按钮,烧杯就像躺进婴儿床的婴儿,在机器的控制下,摇动起来……
梅菊芬告诉记者,这是在对茶叶进行“亲子鉴定”。给茶叶的DNA进行分析,目的就像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不容易得感冒,而有的人特别容易感冒一样,找出有的茶种不易患病、具有抗虫性的原因,继而推广种植,就从源头上减少了施药的可能性,茶树不“感冒”,自然也就不用“吃药”了。
所长徐德良告诉记者,从种质选择上为茶场提供优质健壮茶种从源头上控制了肥料中氮等元素的排放量。日前,两年一度的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结果揭晓,无锡市滨湖区送评的茶叶样品斩获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葡萄是滨湖农业另一块牌子。在华庄街道双裕葡萄园,杨裕兴弟兄俩经营的60亩葡萄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一个特殊的物件——一根一尺长的铁丝一头挂在葡萄架上另一头拴着拇指大小的一块海绵,几乎每隔两米就挂着一根。杨裕兴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弟兄发明出来的驱虫土法,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葡萄沾一点药的前提下还能达到驱虫效果。
有机,为华庄葡萄带来的是在中国葡萄协会举办的葡萄大比武中连闯26道农药残留检验关,一举夺冠。为种植户带来的则是源源不断的客源,杨老板说他的葡萄从7月一直要卖到11月晚熟品种下市,“一年赚个七八十万元吧。”
无论是不感冒茶树还是不吃药葡萄,都折射出滨湖人清醒的认识: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如今,在滨湖区环太湖80多公里太湖沿岸,7万亩农业产业带上,无公害成了“主旋律”,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无公害茶叶和果品基地3万余亩,全区现有无公害生产基地29个,面积52238亩,占生产面积60%以上……
如果说走有机农业只是为了还债“透支”发展,那么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则是滨湖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也是滨湖区第一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太湖花卉园,运营部经理卢瑛告诉记者,如今种茶叶卖茶叶已经不是最赚钱的,滨湖区为太湖花卉园投入3000万元,已成为集科普、观光、住宿、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型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太湖花卉园只是滨湖众多胜生态园区之一。区农林局信息科王科长介绍,滨湖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亿多元,先后建设九龙湾乡村家园、龙寺生态园、太湖葡萄沟、红沙湾农业生态园、无锡唯琼生态农庄、无锡太湖花卉园、无锡雪浪山生态景观园、无锡向山兰园等8个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其中5个农业园区已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王科长给记者看了一份数据,投资3000万元的龙寺生态园,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全年园区收入250万元;唯琼休闲农庄,5500平方米的生态温室和飞龙瀑布等景观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2007年该园区完成销售1800万余元,上缴税收95万多元,不仅增加了地方税源还吸纳农村劳动力300余人,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去年投资900万元的太湖花卉园二期,完善了餐厅、厨房、花卉博览园、茶馆、垂钓中心、网球场以及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成为集科普教育、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无锡城市新亮点。
滨湖区委朱渭平书记感慨地说,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更从源头上堵住了流向太湖的污染。“母亲湖”变黑发臭的切肤之痛,让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经受了一场科学发展观的“洗礼”,“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今天滨湖区发展的主旋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9-11-06/14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