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应加强水旱兼用型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小麦高产要走出多灌溉就高产的误区。小麦是耐旱作物,农谚道:“麦收八(8月份,播种雨)、十(10月份,分蘖雨)、三(3月份,拔节雨)场雨。”这是在旱地条件下的基本要求。在小麦—玉米灌溉地区,因为前茬玉米耗水较多,在这三场雨的基础上,一般应该加上播种水和拔节期有限灌溉就可以稳产高产。近年来气候变暖,应该减少冬灌,防止小麦旺长,后期要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要减少麦黄水灌溉,防止倒伏发生,提高收获质量。小麦高产并非灌溉次数和灌溉量越多越好,小麦大部分品种灌溉一水明显增产,灌溉二水增产幅度不大,部分品种灌溉三至四水,还导致病虫害和倒伏严重发生。小麦在低洼易涝地和多雨年份反而减产,供水并非多多益善。风调雨顺是关键,降雨和灌溉水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时候降雨或者灌溉最重要。
水稻目前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南方许多地区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对我国水稻生产影响很大。国内外对旱稻都很重视,巴西政府曾经将巴西旱稻作为国宝赠送给李鹏总理,在中国推广种植。在水稻节水灌溉种植方面,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水稻旱种和节水灌溉,照样可以获得中高产。水稻并不是要充分灌溉,要一水到底,可以采用旱地育秧、浅薄水灌溉、干湿交替等节水技术高产优质。在水稻节水育种方面,近年来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例如,上海市农科院罗利军研究员课题组培育出了杂交旱稻,在抗旱节水、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优异,值得扩大推广。近年来张启发院士大力提倡培育兼具抗病、抗旱、营养高效利用、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就有大量的旱稻资源,在南方望天田抗旱增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南方许多地区存在季节性干旱,也应该改水生植物水稻等为旱稻、玉米等其他需水量较少但产量比较高的作物,要利用生物节水来抵御干旱。 
       我国目前的灌溉面积是50%左右,随着水资源的短缺,非充分灌溉面积将逐步增多。因此,扩大水旱兼用型品种种植,节水同时高产,利多弊少,是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农业中的必然选择和体现。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作物抗旱节水育种基本都是在地市级农科院基层单位进行,力量和技术明显薄弱,国家和省农科院都主要抓水地高产育种和超高产育种。旱地育种侧重于耐旱中高产育种,适宜范围有限。水地育种侧重高水肥高产潜力育种,在灌溉地区遇到干旱年份容易遭受到严重损失。少数地处非充分灌溉地区的单位进行水旱兼用型品种选育。因此目前水旱兼用并不多,水旱兼用型育种还没有成为主流育种方向。
目前我国还没有将抗旱节水高产育种列为育种攻关项目,或者产业化项目,进行统一组织,协作攻关。许多小的作物都得到了很大的经费支持,但抗旱节水小麦等作物育种和产业化并没有单独列项,也没有得到大力支持,都归高产育种专家和单位管理。另外,抗旱节水品种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而这主要来源于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干部群众以为抗旱品种即低产品种,种植效益不高。其实,旱地品种在水地不一定低产,而水地品种在旱地通常不高产,甚至还不如旱地品种;而水旱兼用型品种可以在旱地和少量灌溉地区进行种植,抗旱节水高产。目前,国家对于种植优质小麦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对抗旱节水品种的推广种植没有政策鼓励和补贴,因此建议政府列出专项经费,加强水旱兼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在长期干旱的条件下,保障我国粮食持续稳产高产。建议国家像重视水利建设和水地高产优质育种那样,加大水旱兼用型优质品种的培育与推广:
⒈设立水旱兼用型优质高产作物品种选育和推广专项课题或产业化项目,在黄淮海不同生态地区分别建立水旱兼用型优质高产小麦、玉米示范基地,加大培育、推广力度。
⒉采用抗旱节水生理、生化等现代化手段和抗旱节水基因快速鉴定技术,对已有的水旱兼用型优质高产小麦、玉米品种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宜黄淮海不同生态地区的品种,提供给有关部门尽快推广。
⒊组织黄淮海不同地区的育种单位,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基因等生物新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新的水旱兼用型优质高产小麦、玉米品种,并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示范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小麦 玉米 旱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