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中国在西北沙漠地区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2日电(记者姜德群 任军川)中国目前肉苁蓉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预计今后10年内肉苁蓉产业将成倍增长。即使市场上的肉苁蓉价格下降,在沙漠地区接种肉苁蓉仍是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据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鹏飞分析,根据肉苁蓉的应用价值,现在种植100万亩梭梭等沙生植物接种肉苁蓉,可以治理沙漠100万亩,10年内可以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肉苁蓉被称作“沙漠人参”,具有补肾润肠、延缓衰老的功效。在《本草纲目》等中国传统医学典籍里都有对它的记载。肉苁蓉的主要寄主植物梭梭,适合于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新疆的北疆等地沙漠、荒漠干旱环境生长,具有很强的治沙和固沙作用,是治理沙漠的优良植物。

  近年来,在较高利润的驱使下,野生肉苁蓉被长期地毯式掠夺性采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产量逐年下降,资源濒于枯竭。野生肉苁蓉严重濒危的现状已引起国际上高度重视,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目前,全国野生肉苁蓉已不足过去的1%,每年产量不足500吨,为此科技部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肉苁蓉列为濒危中药材繁育研究重大课题之一。中国也将肉苁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近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人工栽种肉苁蓉产业,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结合起来,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9年5月,巴丹吉林10万亩肉苁蓉栽培繁育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该项目区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南,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交会部。截至目前基地已经接种栽培肉苁蓉面积超过5000亩。

  2008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山大学西部荒漠改造与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中山大学荒漠工作站)正式挂牌,为提高当地肉苁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2007年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大面积推广,每年产生的900万元经济效益可以基本实现该公路养护经费自给自足,同时为新疆南部沙漠生态建设和肉苁蓉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根据最近5年的资料分析,国内外肉苁蓉药材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也不断上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苁蓉 经济效益 荒漠 梭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