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在中国举行 会上劲吹“中国风”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尽管与会者来自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尽管依照国际惯例,大会的所有程序都以英文进行、基本不设翻译,但会上劲吹的“中国风”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学者登上世界体育科学最高舞台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是全世界最高规格的体育科学盛会,本届奥科会,组委会共征集到论文3616篇,正式录取2148篇,其中,国外论文876篇,国内论文1272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奥科会的数量。

  中国学者不仅为奥科会积极投稿,还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了奥科会的主报告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大学教授田野介绍了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曾详细阐述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价值可能造成的影响。

  除了两名主报告人,还有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诸多中、青年体育科学研究者已在大会作专题发言或口头发言,或将研究结果通过墙报展示。

  北京奥运吸引世界研究者目光

  记者在奥科会多个会场看到,北京奥运成了最受中外研究者欢迎的研究对象。

  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留下怎样的健康遗产?北京奥运会怎样推动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后北京奥运时代,奥林匹克教育将如何在中国展开?奥运志愿者概念如何在中国形成?……

  研究者围绕着北京奥运提出的一系列命题,涵盖了运动医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北京"成为奥科会上的高频词。

  一方面是世界学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也在通过奥科会展示自己。8月2日,北京卫生局局长金大鹏和北京奥组委运动员服务部医疗卫生处处长甄小珍先后在大会作专题发言,向与会者介绍了北京市控烟行动的进展,以及北京奥委会发起、推进奥运"健康遗产"计划的相关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体育科学研究视野

  中医、中国武术、甚至是中国哲学,已经悄悄地进入了世界体育科学研究者的视野,有望为运动医学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和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许多参与本届奥科会的运动医学研究者,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中国传统医学,他们的研究报告包括从中医角度研究运动疲劳、利用中草药治疗运动过度、中医按摩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运用、针灸治疗网球肘等等。

  中国武术的热潮蔓延到了奥科会,多名学者都试图论证太极拳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大会的实践展示环节还特别展示了中国气功。

  有外国学者甚至已经敏锐地发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与奥林匹克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着天然的良好土壤。德国美因兹大学(Mainz  University  in  Germany)的奥林匹克历史学家穆勒(Norbert  Muller)就在会上提出,孔子的儒家学说与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理念,无论是在形成背景、总体目标和教育目标等方面都有着高度的一致,中国提倡的"和谐"观念与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