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在“大粮仓”东北三省感受农业节水


  “大粮仓”如何念好节水经?——在东北三省感受农业节水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姚润丰)东北三省素有“大粮仓”之称,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左右。但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尤其是发展节水型农业对这片沃土更是意义重大。日前,记者随水利部“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辽宁、吉林、黑龙江采访时深切感受到,在各地林林总总的节水管理做法中,东北三省以农业节水与农民增收的互动为抓手,千方百计做好农业节水这篇大文章,节水行动正逐步渗透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每个角落,实现了节水润良田、效益富粮农。

  辽宁:活水引来农家欢

  “原来浇地一小时得花100多块,水少还舍不得用水,因此果子产量很低。灌区修好以后,现在灌溉一小时只花不到20块钱,用水量也很充足,大伙不用抢水了。果子产量大增,俺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站在水渠旁边,葫芦岛市绥中县腰岭子村村民何廷佑满心欢喜地说,村民收入由原来人均不到千元,一下子变成了现在的2300多元,有了钱,村里建起了宽敞优美的文化广场,白天科学种田,晚上跳舞扭秧歌,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村民们都说,新生活的“光临”无不得益于村里的节水灌溉工程。腰岭子村有农民240户,910人,有耕地1300亩,老果树6万株。未实施节水灌溉前,村里用水非常困难,漏、冒水也很严重,影响了粮食、果子的产量,制约了村里农业经济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县水利局设计下,2003年村里兴建了水田灌溉工程,灌溉面积600余亩;2005年又修建了果树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果树3万余株。一条条清水渠流入田间地头,大伙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通过兴修节水工程,水稻、果树灌溉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农民用水方便了、便宜了,粮食、水果得到了大幅增产增收。2006年,村里在荒山上又新建了一个千亩万株核桃园,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绥中是葫芦岛市乃至辽宁省有名的缺水县。近几年,绥中县坚持把修建小型水源工程作为增强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力修建库、塘、井、窖。目前全县共新建小型水源工程556项,新增调蓄能力近亿立方米。在去年发生大旱的严峻时刻,700多处小水源工程有效缓解了旱情,为大旱之年稳定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

  绥中是辽宁省农业节水的一个缩影。“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节约水资源。”辽宁省水利厅副厅长赵福祥说,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六成,节水潜力非常大。1998年以来,辽宁通过实施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项目,整合包括中央投资在内的10多亿元资金进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和改造,到去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59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6%。

  吉林:解决节水内在动力不足

  建设节水型社会,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但单靠政府的号召和宣传远远不够,充分调动用水者节水积极性至关重要。那么,调动用户节水的驱动力又在哪里呢?

  十年九旱的吉林省白城市,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我家的黄瓜大棚用膜下滴灌,不但省一多半水,最主要的是棚里湿度降低了,黄瓜病少、产量高、品质好。”白城市洮北区东风乡东兴村五社农民董永久是个颇有头脑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就在自家的黄瓜大棚里引进了膜下滴灌,花2000多元引进这套技术在那个年代无疑是一项“壮举”,但是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他的黄瓜产量高,价格还比别人的高,两年就收回了成本。

  如今,像董永久这样尝到节水甜头后再主动扩大节水投入的农民不胜枚举。白城市洮北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种植业基本上完全依托水利灌溉。近年来,洮北区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和节水与增收的互动,发展喷灌面积30万亩,小白龙管道输水面积80多万亩,旱田有效灌溉率已经达到了9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果树 黄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