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创国内单个水稻新品种最高转让价
超高产、优质、抗病性等多目标结合,综合运用常规育种、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在超级稻研究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突破。
国际公认的超级稻组合“协优9308”提出超高产水稻生理模型和“后期功能型”超级稻新概念。研究出的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灌溉用水量。该品种平均亩产达789公斤,最高达818公斤,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后,相继培育出从“国稻1号”到“国稻6号”为代表的一批超级水稻新品种/组合,株型、高产潜力、米质和抗性表现优良,超过了农业部、科技部制定的超级稻第二阶段800公斤/亩的产量目标,百亩示范片亩产均超过800公斤,累计推广面积达1800万亩,占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的11%。其中,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第二代超级稻“国稻6号”,入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其经营权转让1000万元,创国内单个水稻新品种最高转让价;“国稻1号”被推选为2005年中国十大自主创新技术;“中浙优1号”创浙江省水稻亩产和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
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良种加工厂和孵化器
利用中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变一号”为材料,在国际上首创出“矮败小麦”,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一个先进、成熟、高效的技术平台。它像一个良种的加工厂和孵化器,可以源源不断地大批量培育优质、高产、抗逆、专用等不同类型及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比常规小麦育种方法提高效率上百倍,实现了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创新,被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博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
以“轮选987”为代表的国审矮败小麦新品种,集高产、稳产、广适于一体,2000年以来在国家北部冬麦区试中产量都名列第一,比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5%;在2004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创出715公斤的高产记录。在2002―2003年度国家新品种展示中,“轮选987”、“轮选981”和“轮选201”产量分列一、二、三名。
目前,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共选育出小麦新品种1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为“超级麦”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长远的重大意义。
双低油菜新品种:世界上首次实现“一菜两用”零突破
经过连续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建立起“复合杂交+小孢子培养+多性状综合筛选育种技术体系”,成功选育出以“六高、两优、多用”优质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为代表的一批双低油菜新品种,综合性状突出,品质、产量和抗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菌核病育种国际领先,先后有18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中双9号”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一菜两用”零突破的品种,在长江流域已累计推广1215.8万亩,创直接经济效益15.6亿元。
目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新品种成果转化率达到100%,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3000万亩以上,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1/3,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8亿元以上。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世界最大保存库
通过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年的综合研究,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配套的、完整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首创了利用超低温处理解决野生大豆等6种难发芽种子生活力快速检测的难题;建立了确保入库种质遗传完整性的综合技术体系,长期安全保存180种作物38万份种质资源,居世界首位。
此外,中国农科院还育成了一批果树、蔬菜、西甜瓜等园艺作物的新品种,其中甘蓝新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亩左右;取得了鲑鱼降钙素高效表达技术体系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成果,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7-11-01/13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