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中国农科院50年:六大突破领跑中国农业科技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0年,实际上就是中国农业科技50年的活生生写照。

  50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实现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

  50年间,全国粮食总产相继攀过3亿吨、4亿吨和5亿吨几大台阶,公认的最直接推动力在于,农业科技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杂交油菜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达15000多个,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更换了4―6代。

  50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建立起瘦肉猪、蛋鸡、奶牛、肉羊、水产等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肉脂兼用和商品瘦肉猪新品种、中国黑白花奶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肉鸡、蛋鸡系列新品系等畜禽新品种(系),研究出优质高效配合饲料和集约化养殖技术,研制成功猪瘟、牛瘟、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高效疫苗,支撑养殖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中国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50年来,通过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征集和引进作物品种资源,目前已收集和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38万余份,其中属国内收集保存的占85%以上,保藏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50年来,农业科技取得了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与平衡施肥以及喷灌、滴灌、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灌溉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全国农业的发展。

  而中国农科院在系列禽流感疫苗研发、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超级稻选育、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双低油菜新品种选育和世界最大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建立等六方面的突破,正是中国农业科技50年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

  系列禽流感疫苗:累计使用65亿羽份以上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几代科学家经20多年潜心研究,研制出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在禽流感防控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其中H5N2疫苗有效控制了2004年的禽流感。

  该所利用病毒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研制出国际上最新型的H5N1基因重组禽流感灭活工程疫苗,集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抗原匹配性和鸡胚适应性于一身,比原有的H5N2疫苗保护期延长4个月以上,对鸭、鹅等水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首次成功解决了水禽缺乏有效禽流感疫苗这一世界性难题,是目前全球唯一大规模应用的人类/动物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工程疫苗,已累计使用65亿羽份以上,占全国用量的70%%(其余30%%也均由该所提供技术进行生产),其中出口到越南3.4亿羽份,挽回经济损失400亿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禽流感的预防控制能力和国际地位。

  2005年10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载体双价疫苗。该疫苗一次免疫可预防两种重大禽病,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廉。

  近日,又研制成功3种新型禽流感疫苗,这3种疫苗联合使用,优势互补,为根除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物质保障。同时新推出H5亚型禽流感快速诊断免疫试纸条,仅需十几分钟即能快速检测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对疫情的快速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转基因抗虫棉:再造一个长江流域产棉区

  取得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创新体系。到目前,国产抗虫棉已累计推广9000多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市场份额由1998年的5%上升到2005年的70%,彻底取代了以往国外抗虫棉品种的地位。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研制出单价抗虫基因,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抗虫基因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继而又研究成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双价抗虫基因,抢占了抗虫棉研究的制高点。

  近年来,在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技术方面获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创建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花及育种新技术体系,获得抗虫性达90%以上的新品种(系)和新种质材料40多个,实现了棉花领域三系配套;并将高产与抗虫相结合,增产幅度25%以上,同时降低制种成本50%。该技术推广应用后每年新增的皮棉产量相当于目前1000万亩棉田总产量,等于再造一个长江流域棉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种质 禽流感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