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七旬博导“潜规则”的背后


中央音乐学院一位70岁知名博士生导师、教授自曝曾与一名准备考取该校博士研究生的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该生10万元贿赂,以便帮助其顺利考博。最终因女学生并未如愿上博,老教授向校方纪检部门坦白此事。(8月16日《大江晚报》)

  如同男导演“潜规则”女演员、老板“潜规则”女职工,权色交易似乎在各个行业都显露头脚,大显身手。不过,也有因 “效果不理想”导致的“合作不愉快”。先还在床上苟且的男女,事后就因为利益博弈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至于娱乐圈,更是“你方被唱罢我登场”的一团乱局,今天你“潜”她,明天我“潜”你,“潜”来“潜”去乌烟瘴气。以至于“潜规则”成为显规则,无“潜”不成星,无“潜”难成名。

  学术界的“潜规则”也时有传闻,大多发生在考研、考博、升职、评级,或争取科研项目或研究资金方面。在握有“生杀予夺”的导师、教授、领导和“某长”面前,要想在“公平竞争”中出人头地,不“潜”不行。道理很简单,你不“潜”别人会“潜”,要求被“潜”的人趋之若鹜。正因为如此,年过七旬的老头,也能“潜”人,也有人“潜”。

  现在不是“潜与不潜”的问题,而是怎么“潜”,“潜”得怎么样的问题。七旬博导可“潜”的人大有人在,想让其“潜”的相信也不在少数。有了竞争,成本就会升级,于是在这件事上,七旬老翁不仅要“潜”肉体,还要“潜”金钱,财色双收。

  事实上,七旬博导懂得“潜”,那六旬、五旬、四旬甚至二三旬博导教授们自然深谙此道,你“潜”我“潜” 大家“潜”,有钱大家收,井水不犯河水心照不宣。问题是,在利益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博导们的相互运用“潜规则”,也会加大获取利益的成本,甚至导致竞争。正因为如此,七旬博导以往举手之劳的“助考”意外失手,导致交易破裂,信用丧失,矛盾便产生了。

  七旬老教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让自己陷入被动。承诺没有兑现,交易没有完成,被“潜”之人不答应,找到相关部门讨说法,“老教师觉得很被动,所以主动向校方坦白。”在这一点上,七旬博导是清醒与明智的,反正事情已经败露,与其让别人把事情抖出去,还不如自己“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地坦白与自首,还能博取同情,得到一个坦白从宽的处理。

  除此之外,我揣测,他还心存担忧,因为一旦陷入被动,被以受贿罪定罪处罚时,难免抵抗不住检察部门的政策攻心,把以前事情抖了出来。因为,可能很少有人会相信,这只是七旬老翁的“处子作”。更为重要的,他怕自己“扯出萝卜带出泥”,毁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岂不罪过大了。唐伟(四川营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萝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