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非遗扶贫”是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多赢之举


  从7月中旬起至10月7日,来自全国15个省和地区的扶贫工坊特色产品在济南百花洲陆续展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整合全国各地扶贫工坊及其他贫困地区特色非遗产品,帮助贫困地区搭建传统工艺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非遗扶贫”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增收的一种扶贫模式。此前文化旅游部选取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新的活力,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文化扶贫的“亮点”。

  非遗的鼎盛时期在农耕文明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一方面,一些民间技艺由于缺乏更多的“用武之地”,逐渐淡出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稀有的传统技艺,一些非遗项目又急需有人传承。对此,立项、开展“非遗+扶贫”,不管是从非遗传承发扬的角度,还是从创业扶贫的角度,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脱贫致富、发展文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稳定脱贫是扶贫的内在要求之一,既要脱贫又要确保脱贫后不返贫。脱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要想打赢这场“硬仗”、拿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开辟新道路、探索扶贫新模式,势在必行。抱着娃、绣着花、挣着钱,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苗绣非遗传承人带领全州12.5万绣娘,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而新疆哈密建立和完善231家合作社,成立了刺绣协会,接收订单1.7万余件,近千名绣娘参与订单制作,月平均增收1500元,非遗手工艺者成为直接受益人。

  非遗扶贫,利国利民。非遗扶贫能让贫困户不再“等、靠、要”,而是学会技术、“以技为生”。纵观各地“非遗扶贫”成功模式,并非简单地发展传统工艺,还需各个层面与时俱进、协同前进。一方面,应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加强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培育传统工艺项目的品牌价值,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另一方面,要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多种形式,扩大销售贫困地区的传统工艺产品,鼓励和支持专门针对贫困地区举办的传统工艺展示交流活动。“非遗扶贫”本质目的是让群众增收,只有真正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方能发挥其作用。“非遗扶贫”发展好、利用好,能形成扶贫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9-07-31/200786.html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 : 标题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