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一对农民工夫妇的“城市梦”


清晨6点,贵阳市的天空刚现出鱼肚白,来自黔西南册亨县的王启成、韦坤翠夫妻准时起床洗漱,小跑向宿舍旁的食堂,往一堆馒头边上的钱框里丢下四块五毛钱,抓起三个馒头疾步走向工地……

这对农民工夫妻已过不惑之年,为了能给儿子在城里买套房、跳出农门,加入了四川省120万农民工大军行列。

在花果园双子塔项目工地上,夫妻俩从事扎钢筋的“活路”。王启成站在250多米高的钢架上用铁丝加固钢筋柱,妻子韦坤翠作为帮手,在钢架下递材料:双脚站 定,弯腰、拾材、踮脚、传递,每次20多斤,每天重复几百次。19时,夫妻俩完工,回到地面,坐在食堂角落的餐桌上,悄声盘算着今天挣了多少钱。“每天都 算,总觉得有个目标,干活都要有激情点。”夫妻俩嘿嘿笑着。

回想起刚在工地做活时,王启成什么都不会,常被工头骂,“几次都想放弃。”不过他勤奋,慢慢跟着工友学,不久就成了熟手。每天8点开工,18点收工,中午 可以休息两小时,不过,王启成夫妻只休息一个小时就爬上脚手架开工,夜里还会加班1个多小时。现在,他们一天能赚600多元,但每天仅用几十块钱。唯一的 奢侈就是晚上花40多块钱吃一锅肉,并喝点小酒解乏。

王启成老家在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这是一个不足200人的布依族寨子。8年前,作为该村走出去的第一批农民工,王启成夫妻二人跳上前往城里的客车,寻找新的未来——在老家种地,微薄的收入让他们难以维系生活。

儿子也到深圳一工厂打工去了,用孩子的话说,城里是彩色的,老家只有黄土、烈日和山包包。至今想起这话,王启成仍旧心酸,自责没能给娃娃一个好的生活。

现在,王启成夫妇表示,不会再回家种地,并用“在城里有希望”来表达自己对于城市的期待值──哪怕曾见过工头拖欠工资;哪怕知道自己融不进大学生遍地、推 崇品质生活的城市;哪怕乘公交时,因不小心碰到一个时髦小伙而遭到对方的语言攻击;但他认为自己可以为孩子“成为城里人”铺路——在省城买套房,给儿子。

20点12分,夫妻俩回到宿舍——一间20多平米的简易工棚,这里还挤着7对和他们一样的务工夫妻。

听听布依族歌曲,是夫妻二人每晚不多的闲暇时光。他们也看电视,是一台看不清牌子老电视,“娃娃应该像电视剧里的人,在城里过好日子。”韦坤翠喃喃地说。

有时,他们也会为当初进城务工的选择感到迷惘,如果孩子真成了城里人,那自己呢?但第二天,他们依旧走进工地忙碌。中午,太阳火辣,韦坤翠停下手里的活。“咋个停了?”王启成问,妻子扶着钢架,望着远方久久没说话,半响后,她像是自言自语:“那是我们当年进城的方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重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