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重庆财政帮返乡农民工“扎根”


  “现在家乡的就业环境和外面差不多,工资不相上下,也给上保险,没必要再出去折腾!”3月初,在重庆市璧山县新春返乡农民工招聘现场,常年在外打工的熊其林正与重庆一家笔记本电脑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而在招聘现场,大红的横幅也格外煽情并充满诱惑:“包吃住、上五险,超出规定工作时间算加班”、“回乡就业好,照顾老和小”、“免舟车之苦,解相思之情”……

  据了解,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工资待遇提升,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该市共有40余万市外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市内外就业人数比重为55∶45;预计今年又将有30万名市外农民工返乡后不再“东南飞”。

  其实,“候鸟们”之所以不再如往昔般奔波“迁徙”,关键还在于该市财政在解决就业创业方面所实施的有益举措。

  重庆始终坚持理性处理财政与经济“取”和“予”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还是在日常助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适时出台提振经济“过冬”的积极财税政策,又不折不扣落实既定政策和资金,仅“十一五”期间,其扶持额度就达上1000亿元,为企业“休养生息”、加快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得益于此,几年来,重庆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笔记本、电脑”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预计到2015年,该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产业的兴盛,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据统计,2012年重庆返乡就业农民工中有20%进入了信息产业工作,而伴随该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将持续“井喷”,意味着将产生更多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为让返乡农民工在岗位留得下,稳得住,该市在常态化的财政免费技能培训、落实企业稳岗政策、定单工培训用工等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让想学的人有机会学,想留的有本事留得住。仅在去年,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重庆财政安排资金达21.8亿元,较上年增长25.5%。

  在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重庆政策更有独到之处。为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解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问题,重庆探索性地推出了“1+3+3”的发展微型企业扶持政策。“1”,就是创业者自己出一部分资本金,成立微型企业;第一个“3”是3条扶持政策,即财政资本金补助、税收奖励、银行贷款贴息;第二个“3”是指3个平台,包括后续培训平台,大中型企业对接平台、创业孵化平台。此外,重庆还在政府采购、会计代账等方面对这些小微企业也予以支持,为其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财政给3万元资本金补助,自己投7万,一下子感觉创业的压力小了不少。”去年本报曾关注的“邓胖子餐馆开业了”的主人公邓杰,一年过后,餐馆生意红红火火。“虽然起早贪黑累一点,但在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兼顾老小,还能慢慢做大实体,值得留下!”

  据了解,仅去年,重庆返乡就业创业的40余万农民工中,有4.3万人通过申请成立小微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带动了近20万人就业。

  如今,重庆本土农民工在平衡乡情、家事,对比工资待遇、创业环境,综合收益与成本的考量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选择了“留守”,节后不现“民工潮”或许更能印证“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进一步优化 相思 处理 技能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