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吉安县大冲、万福等乡镇在外省打工的一些中年人都留了下来,有的已在县城上班,有的在老家找工作。他们说,留下来不为别的,为的是能在家里 陪孩子在县城读书,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一定要让孩子读好书。”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吉安县至少有2000多名家长,告别以往 打工城市,在家乡就业。
辞了外地工作 毅然回乡就业
2月21日下午,杜秋根走进吉安县工业园区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尽管有些劳累,但他心里充满了希望:“再过100多天,儿子就要高考了。”
杜秋根是吉安县大冲乡泉溪村人,年近40岁。儿子读五年级时,他离开打工多年的城市厦门回到县城就业。让他欣慰的是,数年陪在孩子身边如今有了回报:“儿子在学校排前100名,考个好点的大学问题不大。”孩子成才,成了他心中的梦想与希望。
重视孩子教育在吉安县已形成风气。与杜秋根同村的杜邦喜原来也在沿海城市打工,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就毅然返乡就业。如今他的儿子已在城北中学读初中,学习成绩也不错。
最让那些陪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津津乐道的还是村里杜永和的儿子两年前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军校。40多岁的杜永和以前与妻子也在厦门打工,收入不低,但儿子读小学时他就回来了,在县城找了份工作,可以天天陪在孩子身边,终于“陪成正果”。
自古以来,泉溪村文风昌盛,全县闻名,村民非常重视孩子教育,这些年从北大等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就有好几个,还有数人考上了研究生,考上普通大学的比比皆是。现在,该村在县城上班的父母至少30人。
不仅是该村,临近的北源、万福等乡镇同样涌现一股回乡就业热。今年春节,一些年轻的父母就到处托人了解县城企业的招工信息。杜秋根说,前不久有3人找到他,让他去上班。
在这些走南闯北、有些见识的新一代农民看来:“自己没文化,吃了没读书的亏,现在有了条件,不仅要让孩子读书,还要读好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帮了农村孩子 解了用工难题
吉安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在一些地方,有的父母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完初中就让孩子去打工,而吉安县不少农民如此重视孩子教育,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吉安县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务工人员。大量人员返乡务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园区的用工难题。实际上,吸引本地人员留在家乡就业,数年前就摆上了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而为务工人员孩子在县城提供就读学校,成了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吉安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孔祥伟介绍,一直以来,吉安县重视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读小学或初中的务工人员子女分别安排在县实验小学 和城关中学。前两年,陪读父母越来越多,有时实验小学一个学期就有500多名务工子女报名,实在容纳不下。为此,去年1月,吉安县重新修订并印发了吉安县 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县城分成三个学区,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务工人员在哪个学区就业,就安排其子女到该学区所在的学校就读。如今,接收务工人员子女就读 的学校已达6所。
在孔祥伟看来,相对来说,县城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要比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高一些。
回乡就业热的兴起既让乡村孩子受到了良好教育,也让当地园区企业在用工方面有了保障,可谓一举两得。专家认为,当许多在县城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那些仍然留守在乡村的孩子值得关注,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样急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3-02-22/13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