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付春恒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家建筑企业的瓦匠工。过去这5年,让老付感觉最好的,是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工作地点离家越来越近,腰包越来越鼓。
大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村里像老付这样的青壮年劳力,每到了农闲时都要到 西宁、兰州、西安等周边大城市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一年下来,去掉生活费、交通费,剩不了多少。那时,他就想着能在县里找份工作,可当地的企业太少,想去的人又多,实现愿望很难。
2010年开始,老付发现情况开始变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路桥行业,一直处于缺工状态,工资也由1500元一路涨到5000元。县上招工广告也越贴越多。老付到了一家企业去应聘,顺利上了岗。这家企业离他家13公里,每天摩托车上下班就行,月收入也提高到2000多元,他说少了交通、生活成本,每月攒下个1500多元问题不大。
过去,像老付这样的农民工被形容为“候鸟”,在城里的企业和农村的家庭两头迁徙。这5年间,随着各地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加速崛起,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候鸟”们不必背井离乡,在家门口也能实现就业增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5-10/12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