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还像以往一样外出打工,没想到过完年,办事处就帮俺在家门口找了份合适的工作。”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昆山办事处居民张风拿着富士康就业通知,兴奋异常。与张风一样,办事处400多位居民分别接到了西华县产业集聚区富士康、大用集团、凯鸿鞋业等大型企业的就业通知。
周口市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3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省的六分之一,转移就业压力大。近两年,随着周口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全市40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近8万农民从外地企业转移到家乡产业集聚区企业工作,昔日的“东南飞”,变成如今的“凤还巢”。周口市有关部门也由以往的“组织输送农民外出挣钱”,变成“抓紧动员培训在家门口就业”。
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说:“对于周口来说,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首先要发展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是检验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能力的试金石。”
就近就业幸福多
农民选择留在老家务工,农活不误、家务顺当、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的凯鸿鞋业在该县6个乡镇建立了加工车间。在东夏镇生产车间,女工刘楠楠说,“在南方打工收入多一些,但各种开支大,来回路远,照顾家也不方便。听说村里办了鞋厂,我就从外边回来了”。实际上,周口市很多企业开出的薪酬已经和外地企业的工薪待遇相差无几。农民选择留在老家务工,农活不误、家务顺当、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近年来,食品加工业、制鞋业、纺织服装业等产业转移项目在周口市产业集聚区不断增多,为农民工就地创业和就业提供了机会。两年时间,有20多家沿海和台湾制鞋企业相继落户周口,摘得“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金字招牌,带动3万人就业。
企业生产车间进村入户,农民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西华营镇肖庄村村民赵书琳务工的车间就在村头,她高兴地对记者说,“像俺这样的农村妇女也能不出村就上班了!每天下班5分钟就能到家,不耽误给孩子做饭和照顾老人,不影响庄稼活,挣钱顾家都不误”。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随着农民家门口就业迎刃而解。
同时,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日渐增强。许多农民在附近工厂干零工的同时,还能种菜养牛,收入大增。
政府搭台促对接
培训机构将培训和实训设在产业集聚区企业,为企业输送合格劳动者,有效缓解了企业结构性缺工现象,促进了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村支部书记们,目前我们县产业集聚区需要很多务工人员,缺口有3000多人,我们要积极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到园区去……”在周口市沈丘县经济工作会上,县委书记杨永志对全县572个行政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提出要求。
“县产业集聚区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凯旺电子需要懂电子技术的工人,三闸纺织需要女工、车工,罗马服饰需要会操作电机的织工……”杨永志在会场就当起了“红娘”,为企业与农民牵线搭桥。
近几年,周口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679家,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企业近百家,用工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已招用19.8万人,还存在5万人左右的用工缺口。针对“用工荒”现象,周口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产业集聚区企业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准确掌握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专场招聘会,周口市为求职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就业服务;通过举办节日专场、岗位专场等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台对接;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发布用工信息,宣传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前景及用工优势;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乡企村企合作,促进产业集聚区企业与乡镇、行政村开展对接交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为了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周口市还结合企业用工要求,组织职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免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推广招工、就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培训机构将培训和实训设在产业集聚区企业,为企业输送合格劳动者,有效缓解了企业结构性缺工现象,促进了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3-28/129378.html